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忧伤·80·韩寒

    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文坛似乎总是太过于寂寞、沉闷、压抑,总是缺乏了这么一股个性张扬的独特魅力。而八十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坛却犹如被扭转了的乾坤,蜕变了的生物一般,开始不甘接受那份“寂寞沉闷”的礼物了。因为此后的中国文坛又有一批新生命的文豪诞生,张扬叛逆的个性者便是对他们的最好诠释。自从这些诞生于八十年代的“后生子”逐渐进入中国文坛后,文坛到处都充诉着他们的奇色异彩,因而带给了中国文坛一股无人可忽视否认的旋风力量。中国文坛向来都不缺乏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学者,因为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以自己的多愁善感更好地造就了人们的更浓郁的感情色彩空间,因而“江山代有才人出”。但与八十年代的那批文豪相比起来,色彩却暗淡了不少。都说完全具备独特个性的作家一个世纪未必能诞生一个。或许是我们三生有幸地降临到这个世间,才得以有机会在21世纪有运气目睹感受了他们那脱颖而出的才华。对于“新概念”我并不想再作过多的诠释了,并不是因为我懒惰,而是相信其每一位无论是作家学者或文学爱好从事者都领略了“新概念”的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第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也在去年已经落下了帷幕《萌芽》杂志社的主编赵长天曾在一则精选点评上提出此观点:“新概念”是中国语文界的奥林匹克,也是那些具备创造个性学子的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这个被无数学子追捧的舞台走过了八年的春秋,也造就了不少后期中国文坛的才子。韩寒―这个舞台的最初表演者,也是这个舞台八年历史的主要领军人物。出生在上海市郊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长跑加分考入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松江二中。99年参加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最后在决赛中以《杯中窥人》获得了一等奖。其文笔老练,语言犀利。以此同时,连续七门功课不及格,并借此休学在家。韩寒对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风格。曾经的我也一度迷恋上这个桀骜不羁的少年写作者,喜欢到不可自拔,喜欢到不愿自拔。从他的处子作《三重门》开始,我便喜欢上他的小说。那是他花费了一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后反响热烈并引发了社会讨论,《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毒》、《通稿2003》、《长安乱》、《韩寒五年文集》、《就这么飘来飘去》、《一座城池》……细读着他一本本才华横溢的作品,就如同回忆自己年少往事般那么亲切,那么信手可拈。此前的我仿佛在他那桀骜的身影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大胆、冷静、坚毅、犀利、含蓄便成了我的诠释。韩寒刚出道那时,就拿现代教育开刷,考试门门挂红灯,高中里就退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于是此后拿现代教育进行批判便成为了21世纪中学生最时尚的事情,也是最为家常便饭的习惯。更有甚者模仿韩寒在高中时期便休学在家,或者任由自己的功课不及格也无济于事,在面对老师的教育与家长的相劝仍置之不理,无动于衷。韩寒的一句名言:“七盏红灯照亮了我的前程”也已成为了一些中学生的右座铭了。可见“韩寒”现象已弥漫在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了。八十年代的这些“后生子”本就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骨子里就流淌着一种强烈独特的叛逆个性的血液,于是韩寒作为八十年代的领军人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于是中学生都会在自己的身上看到韩寒的“影子”,犹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之所以让人人都觉得自己身上有阿Q的影子,那是因为鲁迅先生结合了国民的劣根性。韩寒也是在一个根本上结合了现代中学生的弊端,他的早熟早已被融入了这个群体,或许这就是八十年代彼此的心灵感应……于是他以代表性的先锋扭转了后期的中国文坛,也促使了中国八十年代以前那些老一辈作家学者的光芒暗淡了不少。他肯定会被载入八十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坛的史册,并且成为后期文坛的焦点话题。望着他那双傲世游离的双眼,我似乎有些对不上号。韩寒那固有的八十年代后的气息吸引着诸多学子的模仿。中国的后期教育诞生了这样的一位人物,是该欣喜?还是该忧伤?我并不知道其中的答案……可是,突然间我不再羡慕崇拜他了。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就在那一瞬间,之前的狂热燥动已经被拨了一盆冷水,继而冷静下来。若现在谁问我崇拜韩寒否,我会淡淡回上一句,是的,我不崇拜他。只是参考他。因我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明誓保身。――或许同是八十年代诞生的我更需要的是造就一个自我的未来,而不是桀骜不地一味去复制别人的背影,那样我一无所获,只能是造就了这个世纪的又一个忧伤孤独的缩影,而那忧伤的源由正是那个你我共同的话题。――恰恰是韩寒那双桀骜不羁的流离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的双眼给了我一个明智的抉择。

    2008-07-25 作者:子鹜
    • 0
    • 10964
  • 牺牲品(碧草)

    镜头一:“我已不存在,请不要悲伤。我很对不起你们,请原谅。我知道你们把我养这么大很辛苦。但是,我又没有报答你们。我的成绩从来没好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有想死的念头,我曾经有过几次想死,但是我还是不愿意过早地死去,但这一次,我已经彻底的绝望,并不是什么原因,而是我已感到,我是一个废物,样样不如别人……”这是贵阳某中学一个初二的学生写给自己父母的一封遗书。很难想象一个雨季少年竟有着这么一颗不为人知的沮丧的心灵,更难想象的是这般心灰意冷的言语竟会出现在一个稚嫩少年的身上。人们不难想象一个幼小生命在消逝的时候,是承受着怎样的挣扎与痛苦;人们不难想象他的父母在看到自己至亲至爱的孩子的凄惨景象后,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结论一:一种无形的身心压力酝酿了这场悲剧,但这绝非是一种开始,也并非一种结束,总归我们已经成为牺牲品,随时可能面临着被“祭奠”的危险。镜头二:一位站在语文教学前线的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挑选中学生的优秀文章参加市里举办的作文大赛时,看到了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所写的作文《变化》:“从这点变化我们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咋一看内容,不看其作者年龄的话,还以为是某位中央领导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思想报告,不过那却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了,我们不足为怪。但这竟是出自一个高一年级学生的笔下,一时间令诸多人大跌眼镜,真是一个为祖国,为人民而满怀理想抱负的“好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么宽广的胸襟与远大的目光。但仔细冷静下来自问:难道这是他“情不自禁”所发出的伟大感慨?再走马观花浏览了一下其他学生的作文,不料一看这题目:《长征》、《澳门回归的日子》、《我心中的十七大精神》……看着这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意义重大的题目,那位教育者的嘴巴立马张成O型,感谓良久:真是“后生可畏”,不愧为炎黄子孙,这下中国共产党后继有人了,与此同时亦感到了脑门像受到了当头一棒。结论二:一种无形的社会链式效应禁锢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头脑,于是思想的单一已不可避免,学生被淹没在一种表决心,喊口号的思想氛围中,试问这样的环境能不受感染吗?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每个人在言行上几乎都变得一模一样。瞬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应试教育已将它藏到自己的背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社会政治庸俗化,功利化的集中反映。而我们这群学生却成为应试教育最好的牺牲品。总论:中国自古以来总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于是人才泛滥已不可避免,在人才年代的一股股旋涡中,我们被其撞击得晕头转向,甚而窒息,以至于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从《四书》、《五经》到“八股取士”已将“悬梁刺骨”的人们折腾得伤痕累累,一介文弱书生成为在应试教育笼子里的我们的代名词,应试教育一声令下,我们要重回私塾。或许在某个不经意间我们可能还会回忆起百草园里那无穷的乐趣,而那一切却永远停留在孩提时期了。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选择了乖乖投降,未来的路究竟在哪里,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一时间却惟有茫然地望着周围的一片黑暗,发出一声呐喊:谁来拯救我们这群被关在笼子里的牺牲品?

    2008-07-26 作者:子鹜
    • 0
    • 10964
  • 人在考试年(碧草)

    “丁铃铃——”一阵清脆且刺耳的闹钟声划破宁静沉睡的空气,将一个可怜的人儿从遐意的睡梦中拽醒,于是睁开惺忪睡眼,凝视一下时间,眉头一皱,忽然大呼:“妈,今天有测试,怎么不早点叫我起床,要迟到了……?”,而(然)后一个快速翻身,依依不舍离开了温暖的被窝,刷牙、洗脸、吃早餐……忙完清晨的“必修课”后,挎上略显沉重的背包踏山了两点一线的路途,开始了一名高三学子普通繁忙的一天,这一切只因人在考试年。人在考试年,纵使有万般无奈也硬要踏上这条绵绵无期的旅程,沿途的风景无限美好甚而令人心醉,但身处考试年的可怜人儿却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本以为可以梦回周庄,无奈,那此情此景却摇身幻化成一张张散发着油墨香的,却永远亦无法完成的考卷。欲将可怜的人儿淹埋其中,人在考试年,似乎一切情感都变得麻木甚而矛盾,不可捉摸,让你寻寻觅觅,欲说还休。人在考试年,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广阔胸襟放眼于世,忧愁的却是那一张张或泛黄或雪白考卷上鲜红醒目的分数,但却惟有微笑面对堆如山高的试卷与令人头昏脑胀的机械公式化猜想,在成功时默默为自己许下美好心愿,在失败时伫立于高楼之上,任凭源自田野自然风的味道轻抚乌丝,凝视着夕阳橘红的背影,吟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没有眼泪,因为已经风干,只有将信念埋藏在风的记忆里,等待下一次的播种。人在考试年,感觉似是在封建王朝中高高在上的君主,自称寡人。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时,总是雄心壮志,豪情万丈地发出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宣言,满怀一个又一个的美好理想。在夜深人静之际的背后,却无知心者可诉心声,为王朝的兴亡而独自忧愁着,却无人知晓。人在考试年,寂寞或许才是最衷心的伙伴,只是你我不愿意接受它呵护,倾听它的故事。但吟过:“香山红叶经过寒霜的浸染才会红得很可爱,心灵经过风雨的洗礼才会撑得起一片晴空。”或许你我会变得豁然开朗。人在考试年,忆起“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或许将心灵埋藏在寂寞背后你我才能找寻到共鸣,这是一种必经的人生,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想亦是如此。人在考试年,似是面对冷暖人生,有信念亦有繁芜,有积极亦有颓废,其实这都是你我必须接纳的情感,虽然充满矛盾,但却是通向成熟的阶梯。人在考试年,愿你我的人生能活得更出彩,更宏阔。

    2008-07-27 作者:子鹜
    • 0
    • 10964
  • 孤儿的心声(碧草)

    亲情握手泪沾巾,消弭隔阂增互信。两岸水隔血相连,同祖同宗同根脉。子系中华回归日,人民福祉同追求。――宋楚瑜相隔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我无时不刻不在遥望着母亲那庞大的身影,那一道道拍岸的浪涛,在传递着我对母亲的呼唤。自盘古开天辟地,我在混沌中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因自小就与蔚蓝的大海结下深厚的情结,所以我把自己幸福温馨的家安置在东邻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与菲律宾以巴士海峡相隔,西与福建隔海峡相望的大海上。本来有一个幸福之家,一位伟大富饶,慷慨解囊并无微不至关爱着自己的母亲。但这般光景却并非我年幼童梦幻想般漫长。在这个人心难测之世上,总有那么一些野心勃勃的霸权侵略者。私欲诱惑已在其脑中急剧膨胀,继而一系列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在我这个稚嫩脆弱的孩子头顶。自小就多灾多难的我甚至还未来得及享受那原本甜蜜温馨的家庭呵护,便深陷于侵略者水深火热的蛮蹄阴影笼罩当中。当我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玩弄于股掌之际,母亲岂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年幼可怜的孩子置身水深火热的凌辱当中,出自保护爱子的本能,母亲试图将我从火坑中解救出来。但始料未及,丧尽天良与私欲膨胀的侵略者却未满足现状,又将充诉着血腥罪恶的黑手,流淌着贪婪的目光转移伸向伟大富饶的母亲。一场惨不忍睹的浩劫在母亲身躯发生了。充诉着血腥味的郐子手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母亲脖颈上那条璀璨的珠宝――圆明园被这些毫无人道主义的侵略者糟蹋得面目全非。一位伟大的母亲本有能力反抗。但显然寡不敌众。惟有“望断天涯兮,辱受蛮蹄”。原本幸福温馨的家庭瞬间被侵略者的无情炮火轰炸得支离破碎。孙中山先生为我们母子悲哉的沦落,不禁满腔愤然发出:“感慨风云,悲愤时局,忧山河之破碎,惧种族之沦亡。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的沉痛叹息。在感悟着沉痛叹息之际,我们母子第一次落泪了。悲愤的泪珠润湿了我的眼眶,滴落在母亲遍体疮痍的身躯上,悲愤的泪珠润湿了母亲的眼眶,滴落在我苍白脆弱的脸庞上。诚然,泪珠打动了苍天对我们苦命的怜惜,唤醒了沉睡在母亲庞大身躯那成千上万个之前尚未被泯灭本性的细胞――中华民族。在听述了我们那凄惨林凌辱后,黄河饮泣,长江怒疾,自叹:堂堂中华,自强不息,岂能遭受这般凌辱?于是一场为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继而点燃――抗日战争。历经漫长八年艰苦抗战后,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精神取得最终伟大的胜利。原本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摧残得遍体疮痍的我们母子,又寻回了昔日遗失诸久的灿烂容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我从侵略者黑手中重回母亲怀抱。本以为从此以后,可以重建家园,过上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始料未及的灾难却又一次降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因内政关系持续不和谐,并继而恶化。最终以叛徒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反动派发动内战,企图强夺母亲的主权。但面对共产党强大攻势,最终招架不住,继而被击溃。就在刘文辉宣布起义的当天下午,一代奸雄蒋介石带其儿子顶着瑟瑟寒风,带着从母亲身躯强夺的诸多历史文化艺术品,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仓皇出逃。由于攻城正紧,他甚至来不及细看母亲壮丽河山最后一眼。当时他也没有想到,此一去,今生再也不能回到母亲的故国神州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谁让他与共产党不共戴天发动内战,现在自食其果,成为母亲的千古罪人。我对此人感到可怜可悲可恨,可怜他有清福却不会安分守己去享受,企图干这般勾当;可悲他最终落个狼狈仓皇出逃的下场;可恨他逃往我的境内并一举掌握了我的自主权。真后悔当初共产党没有将蒋某人一举阡灭,才让他又得以喘息之机胡作非为。虽然他已与世长辞,但死灰仍遗留在我幼小的身躯上,造就了新的“麻烦制造者”诞生。他就是我的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台之际就公然声称拆散我们母子关系。宣称我跟对岸的母亲是“一边一家”,并鼓推“公民抗票”注定我的“前途”。我深知他发表的言论并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划,有预谋行为。他在大担关于三通讲话释放出所谓的“善意”就是为“台独”作掩盖,为推卸责任找借口。他呼应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挟洋自重,有恃无恐,甘当国际反华势力马前卒,并兼任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自以为实力已无人能及。但在他的执政下,我的经济持续低迷,政党纷争不断,社会乱象丛生,他本想通过“拼经济”回应执政的逅病,但毫无成效。金融危机隐然成形,于是转而搞台独。我与母亲是行影不离,血浓于水的亲情,从强盗豺狼蹂躏,狂风暴雨阻碍中并肩搀扶走过的,他这种为一己之私,通过批判挑衅母亲的“一个中国”原则来转移我的视线,腐化我稚嫩的头脑的行为完全是南辕北辙,饮鸠止渴。我的民众岂能容忍他这般荒谬理论,“倒扁”行动愤然激生。不料他竟然还表现十足嚣张,刻意与倒扁势力针锋相对。他这一举动伤透了我们母子与当年支持他的广大选民的心。本希望他能励精图治,去除贪腐,不是授权“第一家庭”胡作非为,上下无休无止贪赃枉法,没想到他得便宜买弄,还百般嘲弄。傲慢自得鄙视群众,一副市井流氓嘴脸,这次毫无遮掩和盘托出,这才是他的真面目。幸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站出来调解僵持关系,并对母亲进行访问。最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尽管受到那个“寄生”在我身躯上的市井流氓的挑衅,但仍抱以热情态度接待。因我的不少民众都深解国共两党的恩怨,母亲的态度显然超出他们的意料。宋主席的来访使市井流氓多年来妖魔化母亲的舆论空间顿时被缩小。因为《反分裂国家法》在母亲那里确有可靠民意基础。但岛内精英更在意母亲对来访者的态度。与此同时,可以瞥视那个市井流氓的政策理论是极端荒谬的。可怜的阿扁为一己之私,露出的同样是统治者的本性,我不狠你,只为你感到可悲。历史会跟随时间的推移,一页页翻过去,而你却会遗留下统治者丑陋的灵魂,并且会被世人铭记。凝视另外两个躺在母亲怀抱沐浴着温暖阳光的孩子――香港与澳门,顿时,一种寂寞与忧伤由心而生。可怜的母亲惟有伫立在海峡另一边任凭眼中流淌着从未有过的悲伤,却无能为力为她这个自小就多灾多难的孤儿献上亲情最温馨的呵护。那正是我所悲哀的。虽然我仍被统治者的阴影笼罩着,但我这个与母亲多次分离聚散的孤儿坚信回家只是时间老人一时还未安排好,终有一天,我也会永远安稳回到母亲那渴望已久的温暖怀抱。因为我不想成为真正的孤儿。母亲,孩儿与你相聚别离的愁绪惟向你倾诉,愿将全部心声寄予在宋楚瑜主席来访的那首诗歌中,赠送予你:距离,母子之间的代沟,将你我分割了半个多世纪。有如,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你我骨肉连衣,虽经历过强盗豺狼蹂躏,虽遭受过狂风暴雨阻碍,但是,有一个声音始终回响在我的耳际。望穿秋水的双眼,筑成时光的隧道,通向,母子连衣的跳动。

    2008-07-22 作者:子鹜
    • 0
    • 10964
总11页,文章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