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姥姥家的茶园
一次与友人谈论音乐,偶然提到我十分喜欢电影《刘三姐》中的《采茶山歌》时,友人立即面露惊疑神色,其实友人哪里明白我对《采茶山歌》的喜爱除了无可名状的纯粹喜欢,更是因为《采茶山歌》总是勾起我脑海中多少关于茶的美好记忆啊!在友人的惊愕声中,我的思绪却早已浮现出一幕幕关于茶的片段来,这些情节凌乱而繁多,但就姥姥家的茶园的故事就足以让我永久珍藏。姥姥家虽也处于大山脚下,却不似我的老家那样山高林深。姥姥家有好些田地,这些田地在姥爷姥姥的精心布置下,十分别致奇丽。土地中央种上一茬茬花生、芝麻、豌豆等物,地头则植上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和一株株的栗树,以防止水土流失。远远望去,茶园呈阶梯状层层分布,郁郁葱葱,仿佛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颇为壮观。只是每逢春夏时节,姥姥就要在茶园好一番忙碌了。曾几何时,我尚处于童年时光,妈妈也还十分年轻,每年春夏,常常要带着我去姥姥家住上些时日。妈妈陪姥姥采茶时,我多半是要跟着的。每当此时,姥姥便拿出让小姨早已为我精心选购的精巧别致的童帽,戴在我的头上,并在我对央求下取一只小竹篓挂在我的肩上。其实,到了茶园我也只是瞎折腾罢了。从姥姥身边跑到妈妈身边,有事没事的叫一声妈妈,妈妈刚转身时又早已跑到了姥姥身边。却并不采茶,只是一会在姥姥的茶篓里取一点,一会在妈妈的茶篓取一些茶,小小茶篓很快满满当当了,而我则把这些当作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姥姥和妈妈面前炫耀一番,或许姥姥和妈妈顺势夸上几句,我便立即飘飘然,忘乎所以了。日头太烈时,姥姥和妈妈仍忙于采茶,我却早已躲在栗树下看蝴蝶舞蹈、蜜蜂鸣唱了。栗树的叶子密不透风,为我遮住了烈日的焦灼,花草清香阵阵,微风习习,真的好幸福,好惬意。茶采到家里,展开了一一盛在许多筛子中,放在室内每一个阴凉通风的角落,到了晚上,稍有闲暇,又要将茶叶赶紧集中炒制了。那时姥姥家还没有专门用于炒茶的灶台,便披着月夜,去不远处的一个远房舅舅家借用炒茶灶台。一次我又淘气起来,正在忙碌的妈妈便做出欲打我的的姿势,我赶紧朝一边躲闪,却被远房的妗子抓住使劲往妈妈身边推逗着我玩,我急的大哭起来,妈妈赶紧将我拥在怀中不停哄劝,我却趁机得寸进尺,赖在妈妈怀中怎么也推不开了。妈妈只好一直将我揽在怀中,我却正为自己计谋的得逞暗自窃喜哩。转眼间,我对淘气已把妈妈的满头青丝早早催得白发生了,妈妈青春的流逝的代价换来的却是我的青春的到来,但童年的乐趣却也是一去不复返了。青春的我长年在外,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姥爷姥姥的慈爱的笑容,姥姥捎来的茶叶却一直陪伴身边,稍有余暇,便泡上一杯清茶,立即清香四溢,茗上一口,余香满口,沁入心脾,精神倍震,满心温馨,仿佛亲人们满蕴着无私爱意的慈祥的笑容。
2014-05-11 23:52:39 作者:周其运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10946 0
小巷
这里不是人群熙攘的都市通衢,闹市繁华;这里不是典雅优美的江南小镇,游人如织;这里甚至不是乡村集市,车水马龙——这里只是一条窄窄的小巷,悠长曲折,宁静幽深。这里的人算不上尽享天伦,却也活的怡然自得,快活自在。无论是冬日早晨在暖暖的阳光下打盹的老人,还是夏日傍晚在夕阳的余晖里嬉戏的孩子,脸上无不洋溢着笑容。哪怕顽皮的孩子一时间闹了别扭,不一会儿也就笑语殷殷呼朋引伴去了。小巷,只不过是这个小镇毫不起眼的一隅。既没有出过什么名人大腕,也没有十分惹眼的古宅园林。小巷里的人只是心安理得的过着日子,踏实中享受着一份平凡的快乐。有人上街赶集,总会为左邻右舍的孩子带回一份小意思,或是两只雪梨,或是一只布偶,或是几粒糖豆,小巷里就会溅起欢乐的浪花。闲暇的时候,大婶、姑娘们常聚在一起做针线,谁上的样子好,谁织的毛衣鲜,谁绣花鸟好看。她们总有拉不完的话,乐不完的事。不时传来的一阵阵欢笑,感染了庭院的老槐树,也摇着婆娑的树叶回应着。连带着一群小鸡的老母鸡也悠闲的度着方步吗觅食。这一片天地虽然狭小,但它却似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这条宁静幽深的小巷,不知在这里存在了多少世纪。唐时风,宋时雨,可能曾抚摸过她的秀发,沐浴过她的容颜。然而,她却一如从前,保持着一方的清静与醇朴自然。小巷的居民一如小巷,平静的生活着,平静的快乐着。在宁静的环境中,他们世世代代拥有着宁静的心。红男绿女,招摇过市,他们从不眼馋,更不会把头发染成彩色的或是把鼻孔穿洞来“酷”一把,在他们耳中,铁铺子里叮叮当当的声音比疯狂的摇滚乐悦耳;在他们眼中,小家碧玉比那些异类女星更动人。他们淳朴的心怀里只有那份宁静、自然的美。这里不是什么灵山圣水,史册上未留名、诗词中也不歌咏,却在幽幽的梦境中似曾相识。她如蓬门筚户中光彩照人的小女子,荆钗布裙,云鬟雾鬓,自有她天生丽质,楚楚风韵。“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也许小巷中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诗,然而,正是这宁静淡泊,却在无意中坚守这淡泊,并在淡泊中快乐着,滋养着……
2014-05-11 23:51:45 作者:周其运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10946 0
松树魂
一棵松树,立于老家门前不远的地方,它并不算低,因为即便房舍层层阻隔,我依然能随时看见它苍劲的盎然生机与层层勃发绿意!它并不算粗壮,只要两个大人便可将其拦腰抱住,但对于它而言,依然算是一种奇迹。它太固执,也太执着,一旦选择了这个角落,便倔强的在此生根发芽,安家落户,从不妥协,绝不退缩,但倔强的它的生命历程也十分艰辛,因而从我记事起,它似乎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它既是自然造化的产物,又是人们作用的结果。据说,原来它生长的地方也是一片小树林,但因为时代的变迁,它身边的树木相继被人们砍了去,在它的同伴尽数消亡时,它却奇迹般的坚守了下来,在没有同伴的孤独日子里默默驻立,在没有伴侣的漫长岁月中静静沉吟。如果它是一个历经岁月洗礼的老人,不平凡的历史很可能会使它成为一位深刻的哲学家或一位深奥的诗人吧!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听清它的语言,也没有能力弄懂它的文字,更没有机会聆听它的谆谆教诲。我能够做的只有一次次抚摸它那千沟万壑的褐色树干,从中感受它的身世点滴,抑或背倚其老人皱纹般的树干,坐于树下,陶醉于一份宁静,享受着一种祥和。或许它并没有太多可供留恋的地方,也没有太多可供观赏之处。它没有宽大如扇的绿叶翠芽,也没有姹紫嫣红香飘四溢的花瓣,没有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也没有鸟雀啁啾筑巢做窝的繁华景象。它甚至有些呆板,有些单调,无论什么季节,总是那么一身打扮,那样一种造型,哪怕天地万物都在四季轮回中不停改变着自己的装束,纵然世间万物在春秋交替间不断变换着自己的靓妆,他仍是一种朴素淡泊的模样在庄重与沉稳中从生到老,直到死亡。尽管如此,它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坚守呢?而这不也是一种可爱之处吗?或许这也正是它令我喜爱的地方吧!因而我常常会情不自禁的靠近它,驻足观望,长久逗留。遗忘了时空,也遗忘了自己,却把自己完全融入一片绿荫之中。除非盛夏时节的枝干流出滴滴松青,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却又似粒粒晶莹的泪珠,让我无法近前,只能远远的立在一边,发出声声叹息。尽管它从未改变,我却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对它的喜爱,以及总是跑到它的身边久久驻立的嗜好。我们一次次久久驻立在李白笔下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两相沉默中,如同巴金老人自传笔下被母亲称作的“痴儿”模样,直到晚风徐徐,其他的树木立即夸张的摆动腰肢动摇西晃,树叶哗哗作响不停炫耀着自己的风采,而它却仍能经得住诱惑,纹丝不动,最多被风残忍的扯下缕缕松叶,我赶紧伸手,结于掌中,当或金黄或墨绿的松叶静静躺在手中时,我轻轻托住,小心翼翼,更甚于藏宝者对奇珍异宝的珍视。晚风吹动处,也将夕阳的罗裙悄悄撩开,它璀璨的光环将山的剪影染成金黄,也为苍松涂上了一层圣洁的光斑。夕阳西沉,夜幕已徐徐拉开,天地又陷入短暂的躁动与恐慌之中,而苍松仍无语,在平静淡泊中面对着世间的每一份改变。
2014-05-11 23:51:07 作者:周其运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10946 0
土地情节
一次偶然间,妈妈谈到了我的一些陈年旧事,我很是愕然,细细算来,我已经历过太多事情,只是多半已被流逝的岁月冲洗的一干二净了。偶尔有几件事记忆犹新,却又多半与土地有关,土地情节似乎早已刻在我的脑海,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此生无法割舍的生命的一部分。提及土地,既有一种亲切感,又有一种厚重感,以至于只要闭了眼睛,脑海中便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土地的雏形,而印象中的土地又多是山中景象。山连着山,层层环绕,连绵蜿蜒,如同一只摇篮,轻轻裹着我无数童真的梦想,晨风轻轻吹,夜雨悄悄下,而山中的世界永远是那样的宁静祥和,恰似一位慈祥的老人,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举目远眺处,眼前的山却更像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巨龙,给我的印象总是山外仍然是山,逶迤绵长,从身边一直拖到连眼睛也看不到的地方,在每一个角落又总会藏着一两个奇妙的遐想,远山密林中的几缕炊烟便常常让人联想到那里是否住着神仙,童真的梦想总会夹杂着些许浪漫的因子。但山中的人们不但没有想象的那么浪漫,并且一点也不轻松,总是为了生计日益忙碌着,却多半只能勉强维持,太多的人因劳累过度,早早长眠山头。或许他们也有梦想,也许他们也有牵挂,但他们中的太多人甚至还未来得及等到梦想之门向他们敞开一条狭小的缝隙,便已带着无限牵挂与眷恋,早早躺在坟中。座座坟墓静立山中,在沉默中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一代代祖辈的心愿层层延续下来,早已化作无形的背包,里面装着沉甸甸的土地情节,用我们年轻的生命作为护照,把我们几代人乃至数代人的心愿捆在一起,用我们的青春作为邮票,四处奔跑,不断地寻找。我们背负着太多的内容,因而我们的脚步沉重而坚实,每一个脚印的背后或许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节蕴藏其中,或是早已远去的泪水,也许是昨天的欢笑,但这些情节悄然消逝的背后,却是久远的回声在时光穿梭中飘荡回响。在回想响之中,“山下生我,山上我长”的土地情节早已刻在心中,再也无法割舍,而泪眼模糊的我唯有蘸着自己的泪水,用笨拙的文字小心翼翼的记录着一份份永难忘怀的土地情节。
2014-05-11 23:50:27 作者:周其运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10946 0
像个当官的
湖北省监利汴河日报社匡花坛局长这个人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一句对下属的口头禅很有特色——“像个当官的!”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局机关的小张,有股“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劲。刚和局长接触,就深切感受到这句口头禅带来的压迫。起初,局长看中新人的勤勉,每次下基层都带着小张。第一次跟局长出门,小张寻思和领导一起坐车应该坐哪个位置。左思右想,不能坐到前面,让领导看自己的后脑勺太不敬了。可上车时,小张刚要往后面坐,局长就发话了:嗬,像个当官的!吓得小张赶紧跑到副驾驶那边。第二次出门,局里还有两位科长和局长、小张同行。他们的级别都比小张高,小张想都没想,直接坐到副驾驶位子上。最后上车的局长扫了一眼车里的情况,看着小张说:嗬,像个当官的!小张立马挤到最后一排,他不明白,自己像上次那样坐,局长为啥还不满意。在基层调研,小张陪局长听了一上午汇报。散会时,局长说话了:嗬,包都不带一个,像个当官的!为此,小张专门买了一个黑色提包。这下局长该没话说了吧。小张只怪自己没早一点想到,在基层经常有人送烟,有包才方便装啊。想不到那天又听到局长这句话:嗬,本子都不带一个,像个当官的!小张恨自己做得还不够到位,以后再陪局长下基层,他都往包里装个小本子,随时用来作记录。某天,局里一行人参观样板基地。小张夹着包一不留神就走到局长前面,冷不丁后面飘来一句:嗬,夹着包,像个当官的!接待上级领导,小张一上桌就向各位敬酒。局长的脸色马上晴转多云:嗬,像个当官的!基层请客,局长等主人一个个敬完了才开始回敬。小张有样学样,结果又是一句:嗬,像个当官的!年终总结,上级领导到局属单位检查工作。局长的车在前面带路,引着上级领导的车前往目的地。算准了时间,局长对小张说:“通知秦所长到门口迎接领导。”“这个,我没带电话本。”小张一脸尴尬。“嗬,我给你当秘书,可以吧!”局长将电话本扔给小张,“真像个当官的!”多次犯错,次次挨批,让小张变成惊弓之鸟,越是提醒自己细心准备,越会丢三落四。第二天,局长带着上级领导前往另一个局属单位。快抵达时,局长又交代小张:“和王所长通个电话,让他到门口迎接。”小张迅速掏出电话本,正要拨号,却发现自己的手机没电了。他汗如雨下,想想没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向局长借用手机。局长的耐心终于磨光了,冲着小张就吼:“你是我的局长!行了吧?”小张用局长的手机打电话,局长在一旁自言自语:“怎么就调教不出来呢,说他像个当官的,他还真是个当官的!”从此以后,局长身边再也看不到小张的身影。一位科长成了局长的新宠,后来又荣升为副局长。悠悠岁月,小张慢慢叫成了老张,他倒也想得开。听不到局长那句“像个当官的”,他感觉挺好。
2014-05-11 23:43:23 作者:匡文坛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10946 0
保险
湖北省监利汴河日报社匡花坛上任之初,马局长给自己“约法三章”:办不成的不收,不可靠的不收,一次超过5万不收。他觉得这样比较保险。不久,马局长的一个老同学为感谢他在工程招标上的“关照”,在夜明珠大酒店设宴款待。宴会结束时,老同学把一包东西塞进马局长的公文包,马局长心领神会,没有推托。回到家一看,不多不少5万元人民币。随后的两年里,马局长笑纳了40多万元“好处费”。渐渐地,他开始突破5万元“红线”。不过,他更加注意安全,注意隐蔽,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单身赴宴。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马局长日防夜防,那一天还是来了:刚参加完市里一个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会议,就被几个身着便衣的检察官“请”进一辆汽车。他正想发火,盖有鲜红大印的传唤通知书递到眼前,刚燃起的一撮火苗瞬间熄灭。走进讯问室,马局长直发憷,满脑子胡思乱想,无法集中精神。检察官在讲政策说道理,他一句没听进去,只想找人替自己说情。“我能不能打个电话?”他可怜兮兮地问。“不可以。”检察官斩钉截铁地回答。马局长瘫坐在椅子上,暗暗寻思,自己一向小心,每次收钱都没有第三人在场。“别被他们吓着了,我就来个死不承认,说不定还能混过去。”打定主意,马局长把身子坐直,再不说一句话。对面坐着的两个检察官,一个年轻,一个年长。年轻的那位向同事使个眼色,走了出去。几分钟后,年轻的检察官回到讯问室,对年长的检察官耳语一番,然后两人一齐将目光转向马局长。这时,有工作人员送来一叠材料,负责讯问的两个检察官一起翻阅,不时抬眼看看马局长,眼神似有深意。马局长心里七上八下,终于熬不住了,“给我拿支烟吧,你们想知道什么,我都说。”交代完问题,马局长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轻松。等他看过笔录,年轻的检察官问他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他想了想,只有一件事放不下:“我觉得自己很谨慎,没留下过什么把柄,现在看来却并不保险。为什么?”“我来告诉你答案。”年长的检察官说,“第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二,思想坦荡、行为清白才是真正的保险。”
2014-05-11 23:42:38 作者:匡文坛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1094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