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文摘

  • “我……嫁给你……好吗?……”

    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别的孩子玩,很寂寞。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威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男孩和附近的小孩很快打成了一片,跟他们一起上山下河,一样晒得很黑,笑得很开心,不同的是,他不会说粗话,而且,他注意到了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姑娘。男孩第一个把捉到的蜻蜓放在女孩的手心,第一个把女孩背到了河边,第一个对着女孩讲起了故事,第一个告诉她她的腿是可以治好的。第一个,仔细想来,也是最后一个。女孩难得地有了笑容?夏天要结束的时候,男孩一家人要离开了。女孩眼泪汪汪地来送,在他耳边小声地说:“我治好腿以后,嫁给你好吗?”男孩点点头。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男孩由一个天真的孩子长成了成熟的男人。他开一间咖啡店,有了一个未婚妻,生活很普通也很平静。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子细细的声音说她的腿好了,她来到了这个城市。一时间,他甚至想不起她是谁。他早已忘记了童年某个夏天的故事,忘记了那个脸色苍白的小女孩,更忘记了一个孩子善良的承诺。可是,他还是收留了她,让她在店里帮忙。他发现,她几乎是终日沉默的。可是他没有时间关心她,他的未婚妻怀上了不是他的孩子。他羞愤交加,扔掉了所有准备结婚用的东西,日日酗酒,变得狂暴易怒,连家人都疏远了他,生意更是无心打理,不久,他就大病一场。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守在他身边,照顾他,容忍他酒醉时的打骂,更独立撑着那片摇摇欲坠的小店。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累得骨瘦如柴,可眼里,总跳跃着两点神采。半年之后,他终于康复了。面对她做的一切,只有感激。他把店送给她,她执意不要,他只好宣布她是一半的老板。在她的帮助下,他又慢慢振作了精神,他把她当做是至交的好友,掏心掏腹地对她倾诉,她依然是沉默地听着。他不懂她在想什么,他只是需要一个耐心的听众而已。这样又过了几年,他也交了几个女朋友,都不长。他找不到感觉了。她也是,一直独身。他发现她其实是很素雅的,风韵天成,不乏追求者。他笑她心高,她只是笑笑。终有一天,他厌倦了自己平静的状态,决定出去走走。拿到护照之前,他把店里的一切正式交给了她。这一次,她没再反对,只是说,为他保管,等他回来。在异乡飘泊的日子很苦,可是在这苦中,他却找到了开宽的眼界和胸怀。过去种种悲苦都云淡风清,他忽然发现,无论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如意或不如意,真正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她。他行踪无定,她的信却总是跟在身后,只字片言,轻轻淡淡,却一直觉着温暖。他想是时候回去了.回到家的时候他为她的良苦用心而感动。无论是家里还是店里,他的东西他的位置都一直好好保存着,仿佛随时等着他回来。他大声叫唤她的名字,却无人应答。店里换了新主管,他告诉他,她因积劳成疾去世已半年了。按她的吩咐,他一直叫专人注意他的行踪,把她留下的几百封信一一寄出,为他管理店里的事,为他收拾房子,等他回来。他把她的遗物交给他,一个蜻蜓的标本,还有一卷录音带,是她的临终遗言。带子里只有她回光返照时宛如少女般的轻语:“我……嫁给你……好吗?……”抛去二十七年的岁月,他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没有人知道,有时候,一个女人要用她的一生来说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2007-06-23 10:03:46 作者:佚名 9674 0

  • 婚姻中,有一种感动叫做守口如瓶!

    男人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女人。他仍然按时出门和回家。他不忘编造一些故事欺骗女人。他说新来的主任挺和蔼的,新来的女大学生挺清纯的……女人掐他的耳朵,笑着说,“你小心点。”那时他正往外走,女人拉住他帮他整理衬衣的领口。男人夹了公文包,挤上公交车,三站后下来。他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定,愁容满面地看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到了傍晚,男人换一副笑脸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男人这样坚持了5天。5天后,他在一家很小的水泥厂找到一份短工。那里环境恶劣,飘扬的粉尘让他的喉咙总是干的。劳动强度很大,干活的时候他累得满身是汗。组长说:“你别干了,你这身子骨不行。”男人说:“我可以。”他紧咬了牙关,两腿轻轻地抖。男人全身沾满厚厚的粉尘,他像一尊活动的疲劳的泥塑。下了班,男人在工厂匆匆洗个澡,换上笔挺的西装,扮一身轻盈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女人就奔过来开门。满屋葱花的香味,让男人心安。饭桌上女人问他“工作顺心吗?”他说:“顺心,新来的女大学生挺清纯。”女人嗔怒,却给男人夹一筷子木耳。女人说,“水开了,要洗澡吗?”男人说:“洗过了,和同事洗完桑拿回来的。”女人轻哼着歌,开始收拾碗碟。男人想:好险,差一点被识破。疲惫的男匆匆洗脸刷牙,然后倒头就睡。男人在那个水泥厂干了二十多天。快到月底了。他不知道那可怜的一点工资能不能骗过女人。那天晚饭后,女人突然说:“你别在那个公司上班了吧,我知道有个公司在招聘,帮你打听了,所有要求你都符合,明天去试试?”男人一阵狂喜,却说,“为什么要换呢?”女人说,“换个环境不很好吗?再说这家待遇很不错呢。”于是第二天,男人去应聘,结果被顺利录取。那天,男人烧了很多菜,也喝了很多酒。他知道,这一切其实瞒不过女人的。或许从去水泥厂上班那天,或许从他丢掉工作那天,女人就知道了真相。是他躲闪的眼神出卖了他吗?是他疲惫的身体出卖了他吗?是女人从窗口看到他坐上了相反方向的公共汽车吗?还是他故作轻松的神态太过拙劣和夸张?他可以编造故事骗他的女人,但却无法让心细的女人相信。其实,当一个人深爱着对方时,有什么事能瞒过去呢?男人回想这二十多天来,每天,饭桌上都有一盘木耳炒蛋。男人知道木耳可以清肺。粉尘飞扬中的男人需要一盘木耳炒蛋。有时女人会逼他吃掉两勺梨膏。男人想,那也是女人精心的策划。还有,这些日子女人不再缠着他陪她看电视连续剧,因为他是那样疲惫。现在男人完全相信女人早就知晓了他的秘密,她默默地为他做着事,却从来不揭开它。事业如日中天的男突然失业,变得一文不名,这是一个秘密。是男人的,也是她的。她必须咬着痛,守口如瓶。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制造秘密的男人。男人站在阳台看城市的夜景,终有一滴眼泪落下。婚姻生活中,有一种感动叫相亲相爱,有一种感动叫相濡以沫。其实还有一种感动,叫做守口如瓶。

    2007-06-23 09:56:37 作者:佚名 9659 0

  • 还道德一个人性的关怀

    还道德一个人性的关怀李建辉这篇《反道德的道德高标准》确实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过去我们学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总是玩“高尚”,总是把人置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中,去表现“舍生取义”的崇高。于是,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就上演着这样的闹剧:烧毁大兴安原始森林的大火,涅槃着不少保护国家财产而不惜幸牺牲生命的英雄;无情冲走了无数平民的房舍田园的98洪水中,却涌现了许多舍己为民的英雄故事。至今我都不能忘怀那个为了几个沙包居然拒绝治疗最后用一条20岁鲜活的生命铸就了光辉形象的李向群,更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当时主流媒体连篇累牍的英雄赞歌。听说后来,有关部门要拍歌颂英雄电视剧,还请那个中年丧子的父亲去担任角色,而李向群的父亲也欣然前往了。对此,我就不知道要对这样的始作俑者表示愤然,还是要这位不幸的英雄父亲表示悲哀。最近,听说一个广州的中学教师就是活活“累死”了,前一天上课开会布置班级工作一直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就永远没有醒了。于是,有关部门又抓到了一个师德的典型,仿佛又是一个政绩,大肆宣传鼓吹着,要教师们向她学习无私奉献。当时的我第一反应就是:决不上当!可后来又恐惧起来,想到自己像那位教师一样每天总有做不完的工作,这是不是有人要活活“累死”我?我深感教师职业的对从业者的残酷性。今天在大肆呼吁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中,“肉食者谋”时连最起码时空概念都不讲。粗略估算了一下,一个中学主科教师,每周至少十个节课(多的达近二十节),不算备课就起码要10小时,两班的一百多个学生的作业,平均每人每周按15分钟计,这至少也要25小时,还剩下5小时备课,这还不包括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如果仅仅这样,那还能对付以上“正事”,可是事实上教师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大大小小会议学习、写计划总结论文、艺术节、科技节、迎接评估、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等等,今天一个“突击”,明天一个“检查”,折腾得教师几乎无法做正事了。如果你要保证自己教师应有的形象,不欺骗那些无辜的孩子,那你就得牺牲休息时间乃至生命。否则,你就不得不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异化”:认认真真做假。因为没有时间思考,只好辛辛苦苦做“搬运”资料的工作,用自己的嘴巴讲别人的话,或者,凭自己应试的基本功,作些试题“粘贴”“复制”工作,复杂的劳动被简单化;学生从教师的“认真”的教学中学会了做假,像老师抄袭教案论文一样抄袭作业,像老师对付上级一样对付“上级”。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居然可以毫不心虚地说,我们在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不由让我想到《狂人日记》中写满仁义道德的字缝里全是“吃人”二字的话,不禁毛骨悚然。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的道德高标,本质上就是一个陷阱。要让中国人走出“吃人”“被吃”(说轻些就是“骗人”“被骗”)的沼泽,回到道德的坚实地面,首先就要清除这些道德的高标,还道德一个人性的关怀!当然要做这些的工作,难度相当的大。但我想,像许老师所说的那样,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己做起,一点一点积累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让每个人都有独特思考力,这是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前不久我在讲读革命先驱林觉民的《与妻书》时,对学生说了下面一段话:对于这封家书的作者,我们要表达自己深深的崇敬,但是对于拿这封家书来教育别人的人,我们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诚然,当小家与大家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能够牺牲小家保大家的人是应该得到大家的尊敬,然而,我们还要想一想——是谁总是要把我们逼到这样的境地,要我们作出如此残酷的选择呢?什么“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大河没水,有小河干”,这话要倒过来说,才更有理啊。就以这段话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吧

    2007-06-18 23:17:20 作者:李建辉 9712 0

  • 我们只配把孩子当猪养

    我们只配把孩子当猪养许锡良大约是前个星期吧,我在校长论文答辩会上曾经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讽刺过一种教育现象:我们的校园文化是把学生当猪来圈养的。然后再在猪栏上雕花,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就事论事来说,这确实也是一个事实,但是却是无奈的事实。因为严酷的现实逼迫我们只能选择把孩子们当猪来养,唯有如此才会有一点点安全保障。看看山西的那些被骗,被抓走的童工们的悲惨遭遇就一清二楚了。这几天我含泪读着关于山西黑窑现代奴工的事件,一个个字是那么触目惊心,字字句句都是血与泪,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我的心头。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即使是二千多年前的中国的奴隶制也不过如此吧。但是,它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而且是发生在号称有一种有无比优越的制度的中国。在父母与学校这样严防死守的情况下,尚且防不胜防,那些天真的孩子就是这样被黑心的窑主贩卖到了这些现代奴隶劳工场所,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不可想像,如果把我们的孩子也像日本的学生那样,任由他们自己结伴去各个旅游景点参观访问考察学习,甚至出国考察,那还不得成批地被倒卖去当奴隶?而且生死未卜?那样的话中国的经济不是更会产生“惊人”的奇迹?利润还不得百分之三百?所以,于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当成猪圈养在安稳的猪栏一样的校园里。一个教育现象后面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单纯地来看,你觉得不合理,但是联系起来看,现实理性告诉你,你只能如此选择,否则危害会更大。就像中国的高考制度,谁都知道这是一种残害生命,扼杀个性的教育现象,但是,如果你在现有的情况下取消这个制度,你想会怎样?天下大乱,朝不保夕,可能不用二年时间,大家还是觉得牢笼里安全些,这样虽然没有生命活力,但是毕竟还可以苟延残喘,与其立即就死,不如在挣扎中慢慢地死去。我们中国人还是相信“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条人生信条的。教育问题从来不会单独存在。一切教育问题都是社会问题,一切教育毛病都是社会出了毛病。社会有病,抓教育来吃药,能够治愈吗?一个社会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病了,你就不要指望他某一个部位能够再保持特别的健壮。只有健康的人,他的各个部位才是完好的。当我们这样去比较的时候,我们会悲观地发现,我们社会作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只能够配产生病态的教育,确实无须一分为二来看,请人们不要把这个僵化的教条再随便乱用。人的肌肉是不会单独一点特别发达的。如果意外地特别发达了,大家不要为这点特别发达的肌肉感到庆幸,那可能是一种永远没有康复可能的恶性肿瘤,可能是致人死命的癌细胞在疯狂扩张。我以为我们现在类似于王宫贵族式的学校其实就是教育中的癌变。总有一天它会像癌细胞一样无限发达下去,然后把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侵吞一空,最后和整个教育及社会一起死去。2007年6月16日

    2007-06-18 23:06:20 作者:许锡良 9700 0

  • 有种爱再不会重来

    我的家在河北农村,我的父辈都出生在解放前,所受的艰辛,我们这一代是无法理解感受的。我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因为是男孩。那是1973年中秋。那时父亲在北京工作,母亲和三个姐姐在老家,因为家中没有男劳力,地里的活全在母亲的肩上,何况还有比较厉害的爷爷。记忆中父亲在过节的时候背着面和大米从离家15里地的火车站走回来,还有糖。母亲辛苦的忙做,没有闲时,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吃过饭,急忙去地里砍草,因为家中有一头牛,回到家时,衣服脱下来一拧,水哗哗的。不知道那时的收做农活母亲是怎么完成的。我一天天长大,村里的人都说我懂事,因为我知道母亲的辛苦。我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课间休息,大家在校门前玩(农村的学校没有院墙的〕,我突然看到母亲背着比她大出几倍的高粱结回家,但是她的腿一瘸一拐,衣服上有好多的叶子,头发有一绺散在额头,我呆呆的看着,泪水在眼眶中,死死的咬者嘴唇。那一刻我没有哭,那一刻我记忆犹新。自此我每天放学都背起和我一样高的筐,去割草,去掰树叶。我做了一个小扁担,去离家2里远的井里挑水,回家后肩膀红肿的难以忍受,大姐哭了,说我不好。姐姐们都很心疼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不敢脱衣服,那一天我长大了。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好,收成自然也不好,父亲每次带回的米面,只有掺着吃,母亲每次都把她的那一份,省给我吃,只有过节才一家人都吃白面,更不用说炒菜了。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母亲和二姐很晚了都没有回家,我们在煤油灯下,等着。第二天,天很黑,雨下的大的吓人,母亲和二姐还没有回来。我和姐姐开始着急,大姐出去打听去了,我和三姐在大门口等,远远的望着那泥泞的路,期盼着母亲和姐姐的出现……朦朦的雨中,我看到了母亲在拉着一辆车,大姐在后面使劲的推,车用塑料布盖着,母亲和大姐浑身都湿透了。一家人急乱的把二姐抬回屋里,这才知道二姐去掰树叶,从树上摔下来,摔断了腿,母亲拉着姐姐去了医院。晚上睡觉时,我看到母亲在偷偷的哭,整理着钱,有一角的,壹圆的。我没有敢出声,那一夜外面很闷热,没有一丝的风。生活是快乐的,母亲也随着我们的长大也快乐着。有一天,我感到肚子疼,母亲急忙带我去乡里的医院检查,第二天,借了一辆自行车,说带我去市里。从医院出来,母亲告诉我,没事,吃点药就好。已经是中午了,不懂事的我看到有卖包子的,非要吃,母亲买了几个给我吃,我香香的吃着,母亲没有吃,只是在看着我,我拿着一个包子给母亲吃,她只是咬了一小口,说,不饿。我没有再吃,说饱了。至今,每次吃包子,我都会想起这件事,每一次我都慢慢的品尝,因为里面有那伟大的母爱。那一年我上小学4年级。那年的秋天,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离开了我那慈爱的母亲,来北京上学。那天走的很早,母亲一直没有说话,到了车站,要上车时,我再也忍不住,哇哇的哭了,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母亲说,好好学习,不要想她。车已经开了,我回头看见母亲还在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我,就那么一直看着,车渐渐远去,。后来姐姐说,母亲一直站在那,好久没有走。在京的学习还比较顺利,但父亲说我瘦了,因为每一天我都吃不了很多东西。我每一周都要写信给母亲,什么都说。这是我感觉到,什么是思念,这时我种下了一棵思念的树,而且在不停得长,每一天我都用心血去浇灌,用爱去培养。终于到了假期,父亲没有时间送我回家,我坚持自己回去,那时京九铁路没有,只能到石家庄去换车,我说完全可以,让父亲放心。那天我吃了很多的东西,父亲也很高兴。终于到家了。终于见到母亲了。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母亲和两个姐姐没有吃饭,一直在等我和姐姐,我刚进门,母亲就急急的出来了,紧紧的抱着我,那天,我看到母亲哭了。我给母亲和姐姐们讲着北京的繁华,母亲就那么一直看着我,直到我睡觉。第二天,母亲还在埋怨父亲应该送我回来。我看到母亲很精神的出来进去的忙。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快,马上就要开学了,父亲说,他要出国一段时间,要母亲和我们一起走,姐姐们都说,她们大了,可以自己照顾,一致同意母亲和我们走,就这样母亲一直陪我读完了初中。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高兴的,是我生命中的,最光辉的。我是最幸福的。随后的生活也好起来了。初三毕业了,母亲却要回家,她放心不下姐姐,放心不下那个家。我也决定回家念高中,因为我知道母亲离不开我。学校离家很远,有五六拾里地,每月回家一次。每次到了月底,母亲总是找理由到村头去接我,做很多好吃的给我。母亲说我长大了,她第一次说,她很高兴。随后的几年,姐姐们相继出嫁,我要到天津上大学了,父亲要求母亲来北京,母亲说她离不开这个家,姐姐也想把母亲接过去,但母亲坚持不去。就这样,母亲开始了独自在家的生活,为了锻炼身体,母亲坚持留了一亩地,因为她知道,我爱吃她做得饭。天津离家不是很远,我一直还是每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还是在村头等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快要毕业那年,有一个机会,去澳大利亚工作学习,母亲说,慈母多败儿,同意我去。签证快要下来了,母亲和父亲,在为我收拾东西,这是我看到父亲和母亲都默默无语,这时我才发现,我的父亲母亲都已经不再年轻。第二天,我说,我不去了。其实这正是他们,想听到的。父亲开心的笑了,母亲说去做饭。那一天,我在心底种下的那棵树,又在疯长。我可以感觉到,这棵树,很高很大,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我要补偿什么。工作一年后,在母亲的坚持下,我来到了北京。后来有了工作,后来有了妻子。母亲却一直不肯过来,因为没有大的房子,怕拖累我。直到儿子快要降临,我买了一套房子。为了孙子,母亲终于决定来北京。儿子出生了,母亲天天高兴的看孙子,每一天总是高兴的。我又开始享受生活。儿子比较调皮,长牙时总是要咬母亲的手和脸,但母亲只是说不疼,没事。我和妻子开始带母亲出去玩,但是,她总是说,北京什么都那么贵,总是不愿意。在我的儿子一岁那年,母亲总是背疼,我们带母亲去了医院,医生说是,肺癌,晚期。这时,我感到我种的那棵树,在抖,脑中一片空白,我心底的那棵树,在经历着暴风雨,摇晃着,牵动着我的心,撕裂般的疼。姐姐借口来看儿子,母亲说,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没有事情的。医生给母亲做了脑部肿瘤的切除手术,一家人在手术室门口,等了一上午。我感到这是我的心,已经被切走了一部份。随后的日子,天总是灰沉的。为了隐瞒。只好把药瓶子上的标签接走,告诉母亲,为了省钱,那是简装药。直到今天,我总是感觉,母亲其实是知道什么的,只是大家没有捅破这一层纸。没有人时,母亲对我说,她很知足了,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她要回老家。风越来越大,仿佛要要连根拔起我那心底的树,肆虐的抽打着这棵摇摆的树,树上已经果实累累,我无助的,守着它,树的根基已经裂开,那是我的心,在被撕裂。我已经没有了泪水,眼睛干干的疼。风越来越大,树,快要倒了……母亲又要回老家了,临出家门时,目光呆呆的看着她心疼的孙子,她心爱的家。那一天是正月,十六。晚上9点,我们回到了老家,把母亲抬到了床上,母亲的眼睛就那么看着我,看着姐姐,看着这熟悉的家,目光,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满足。一声霹雳,我培养30年的,那棵树,倒了,消失了,我心中的世界,一片阴暗,我被掏空了一切,我的身,我的心,冷的发抖,我赖以生存的树啊,带走了30年的,甚至一辈子的果实,就那么,没有了。我痛啊,我没有什么言语,只是那么抱着母亲,那么抱着……随后的几天,我明白了什么是空白,什么是悲伤……我开始全新的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喜悦,痛苦。因为世间,有一种爱,是再也不会重来!庆幸的是我已经有过了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gdfuwu@163.com或gdfuwu@sina.com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6-17 15:57:52 作者:佚名 9863 0

  • 一个母亲一生撒的8个谎言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撒的五个谎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撒的六个谎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撒的七个谎8、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撒的最后一个谎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gdfuwu@163.com或gdfuwu@sina.com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6-17 15:52:17 作者:佚名 97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