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新闻

  • “通俗而不媚俗”中国通俗文艺所需的思想引领

    近日,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成功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忽培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忽培元指出在抗疫期间,能够网上召开这个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有担当,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社会责任感。并向大家表示亲切地问候和美好祝愿。以下为忽培元会长的致辞!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楚水会长提议,会议安排我作个演讲。我想了一下,也谈不上演讲,就是和大家一块儿探讨一些有关文艺规律的问题。比如说最近,有一位作家写了一些东西,即所谓的日记,也有的作家在一些国际场合演说中宣告了自己的文艺创作态度,说白了就是表白自己的文艺观,引发了我的忧虑和思考。文艺应当提倡和保护个性、鼓励创新。但是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比如说《方方日记》,和对这个日记不同的态度所引发的争论,实质就聚焦于此。据此归结出一个话题:文艺究竟有没有歌颂真、善、美的功能?有人说文学不是用来赞扬的工具,这话显然是话中有话,很有挑战性。接下来他公开讲,文学唯一的功能就是暴露,就是写黑暗,就是呈现社会阴暗面和人性中的丑恶。一句话就是要揭露社会弊端,就是要攻击“当局”、唱出让人们“不高兴”的反调等等。甚至还说,哪怕只有一个读者,他也要这样写下去。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孤胆英豪劲头。貌似独傲清高,其实这种人很懂世故。当他们这么讲时,他们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事实上他们已经按照能让洋人认可叫好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即一味迎合和释放世俗负能量和对某些敌对势力的特殊需要帮腔示好,结果,早就赢得了好多好多梦寐以求的世俗利益。而且为了得到更大更多的世俗利益,不惜在洋人面前大肆“乱讲”。文艺的功能究竟应该是歌颂还是暴露?这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老话题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明确提出,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讨论而有了结论。是歌颂,还是暴露,并不决定作品是高还是低,是文还是野,是正确还是错误。暴露也有好作品,歌颂也有坏作品,关键看是不是符合真、善、美,关键要看出发点,看立场和感情,看屁股坐在哪里。是像鲁迅先生、老舍先生们那样,在黑暗中厉声呐喊,还是像贺敬之同志、孙犁同志这样在阳光下放声歌唱。当时在延安,即阳光普照的解放区,就有这样两种观点。有一些来自国统区的文化人坚持认为,文艺就是要暴露,文艺家应该保持在国共两党之间的独立的身份,不偏不倚,发表自由言论。也有的干脆声称文艺就是暴露,歌颂就不是文艺。上述这样的一些偏颇的观点,当时就受到了多数文艺家的批评否定。也就是说,是非已经辩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为啥今天又沉渣泛起,重新好像又成为一个问题?可见是遇到了类似的气候和环境。那时是延安与国统区对垒,今天是中国和西方世界较量。可见解决世界观亦即文艺观问题,不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培育、提醒和批判强调。既然文艺的功能,关键不是歌颂还是暴露,而是看文艺家怀着怎样的立场和感情,那就不能对错误观点听之任之,而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其实是非曲直并不复杂。我相信谁都能够判断出父母责骂孩子式的批评、兄弟相互辩论的否定和敌对恶意中伤之间的本质区别。可见在有阶级和阶层存在的社会中,文艺不可能不具有强烈的阶级和阶层利益色彩,即从某种意义上讲,很难不带有不同立场和感情色彩。托尔斯泰的《复活》和普希金的大量诗歌,对于俄国黑暗的封建奴隶制度的揭露和对于富有民主思想的革命党人的同情歌颂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艺是通过揭露或是赞颂来醒人醒世,呼唤光明,控诉黑暗、维护公平正义、拯救社会和拯救人类灵魂的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创造。暴露也好,歌颂也好,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存在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的主要功能就是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真善美提升人的境界,拯救人们的灵魂。因为物欲和各种欲望的膨胀难免会导致人们精神堕落。要把人类的精神,通过审美的陶冶和启迪而从兽性诱惑转为引导提高到人性的高度,这才是文艺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当然娱乐与审美享受过程也就在其中。因为人有惰性和自然属性,人有时候许多欲望和动物的需求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如洪水袭来。有一个时期出现了以“解放思想”为名,强调回归“人性”,书写“人性”的风潮。所以有些作家的作品中,把人性曲解等同于兽性,把人的精神追求与人格尊严降低到动物属性的层面,即回归了兽性。所谓“下半身写作”,追求感观刺激和迎合低级趣味等。在文学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强化人的动物属性而忽略了真正的人性。赤裸裸地展示人的动物属性的欲念和诉求,还给这些四不像的奇怪物象贴上一个好听的标签,叫做“人性的回归”。实际上是对人性最大的践踏。对于这样的一些文学观点和作品,广大的人民群众当然不能接受、认同,因此就只能在少数文人小圈子里孤芳自赏。这就形成了毛泽东当年批评过的“大鲁艺”与“小鲁艺”。文艺不仅是表扬或者批评,而是既有表扬也有批评,关键是看你的原则立场。比如说这次方方那些所谓的日记,她看的、写的几乎都是消极内容和问题,发散的都是愤愤不平和不满。总之,反映的基本上都是“不行”、“不对”和“不得了”。所释放的几乎是境外抹黑中国所想见到的“证据”和负面的东西。日记把她心灵中对这个时代,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的一惯的怨恨之气,借助于这个灾难来临的时候发泄出来了,公然把一个自然灾害写成仿佛是人为制造的灾难,硬是把一个强有力的党和政府,把正面的、足以感动人心、感动世界、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现实存在统统忽略,而断章取义地主观臆造出一种毫无生机希望的灰色氛围,甚至涂抹出黑色的画面效果。这也是由其世界观、文艺观所决定的。无论面对黑还是白,一定要写成黑的,哪怕戴上有色眼镜,也要把光亮隐没,把正面写成反面。就像对待已经早有历史定论的让亿万农民翻身解放的“土改”那样,写成《软埋》。即使你那么多人,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和那么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条件下,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和毒魔作斗争,也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俗话说,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不管不顾、一味要寻找和表现“黑暗”。全国十几亿人团结起来,一心抗疫这样的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硬是视而不见,而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子里头,关在所谓私人空间的象牙之塔里面,恪守“暴露”使命,通过一些电话,通过一些有选择的网络信息和一些未曾核实的街头传闻,再加上理所当然的想象、推断和臆想,借题发挥,写出来的东西,恰恰就是亲者痛、仇者快,或者是替那些恶意诬蔑中国,否定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人助力加油。这是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持偏见者求之不得的。在很短时间内就授权翻译成外文出版,确实令人痛心。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文人对我们这个社会制度这样无视,这样痛恨,甚至仇视?这就又回到我们开始要谈的话题上来了,文艺的功能问题。从历史到现实最好的作品,有歌颂的,也有暴露的。比如杜甫的诗里,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有对于美好事物向往的,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寄托了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美好社会理想。我们今天的社会,我认为就是正朝着诗人杜甫所希望的美好社会推进的一个现实版。我们伟大的扶贫攻坚事业就是例证。我们党中央领导开展的这个伟大事业,让广大农民受益的全球注目的扶贫工程,也就是民族复兴的重点工程。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像这样的一些事实,我们一些作家视而不见。有的还认为,如果歌颂,文学就没前途,我必须暴露,才能写出传世的作品。为了让自己写出所谓传世作品,他们不惜无视现实。甚至不惜把笔下人物的灵魂扭曲成野兽的灵魂。在野兽眼里没有光明,在狼的眼里,吃羊高于一切。文艺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文学思想,也就规定了他能创作什么作品。写什么不写什么,感情是和劳动人民融为一体,还是被个人的小情小调儿所左右,都是由世界观和文艺思想所决定的。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抗疫期间,我们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一些同仁组建了“红土地文学社”,创办了网络《红土地文学》期刊,已经出了四十多期,集中反映英勇抗疫的内容。这几年我也读了许多同志写的一些作品。感到绝大多数同志的文艺观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团结的前提,它使我们的心凝聚在一起。所以才能在祖国经受考验,文艺经历风雨的过程中,始终都站在一起,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文艺思想,坚持正确的创作立场,坚持正确的感情立场。文艺是有阶级性的,它不可能是超阶级的,也不可能是普世的。从这一点上看,我还是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一直到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正确指导思想。目前看,各种模糊认识和干扰的歪风邪气不小。我们应该捍卫,要用我们的创作实绩来证明这一文艺思想的正确性。习近平在去年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了文艺要歌颂英雄,写我们的时代英雄。我们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民族大复兴这样一个伟大事业推进过程中间,出现的各个方面的英雄人物是文艺应当反映的活生生的新人形象。各条战线英雄群体,令人鼓舞。党员领导干部杨善洲,孔繁森,谷文昌、焦裕禄等人民公仆形象,所有的英雄形象,实际上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一种凝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事业中,奋斗精神的人格化体现。如果我们的文艺作品对这些英雄视而不见,笔下竟写出一些和时代脱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沾调儿的东西,这就和我们的中华美学精神背道而驰。一些在暴露狂思维下捏造出的所谓的艺术形象,我认为这样的形象,是垃圾人,根本不可能长久。我们这个世界不安宁,两大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发展中国家,两种世界,很难有共同情感和共同立场。这次疫情,两种制度,两种态度,两种局面,两种效果,看得一清二楚。资本主义平时大谈民主,人权,可灾难一来,如何对待人的生命,对劳动人民报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结果怎么样?而我们又是怎么样的,不言自明。通过比较,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了。不管你叫社会主义,还是叫资本主义,你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态度和感情,是高低真伪的试金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是高还是低,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崇高还是卑劣等等,不辩自明。所以,我们开这样的会,一定要强调正确的文艺观和文学立场。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这个国家,为我们民族和全人类,做出我们的贡献。最后归结为一句话,通俗不媚俗。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所谓“通俗”,就是与大众心灵相通。所谓不媚俗,就是指要远离“暴露狂”。那种为了“暴露”而脱离普通人情感,那种谁也看不懂的阴暗诗歌也好,其它灰色作品也好,劳动人民不喜欢,也是不需要的。有些书获了奖,我看了半天看不懂。有些小说获了大奖,我怎么也看不明白他在写什么,就是把水搅浑以表深刻。这样老百姓闹得清楚吗?这就是你的高明吗?鲁迅先生讲过,把水搅浑了,浑水一潭,以表现深沉。宁要清清爽爽清澈见底的清流,也不要那样的浑水的深刻。所以我们哪怕写一首小诗,也要让人能看懂。就像白居易写的诗,给农村的老太婆读,老太婆听明白了,他才认为是好诗。这是一个鉴别文艺的标准问题。不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作品,写的连自己都弄不明白,这样别人更看不懂,我认为这样的所谓高深之作,谈不上什么生命力,即使获了奖,也没有什么值得推崇。我最近读《红楼梦》,也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同时,也在读海明威的中短篇小说。我觉得在文学史上留下来的光辉名字和经典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单纯,就是朴实,就是浅显易懂。但他们的思想的河流啊,深刻的博大的精神力量,是在文字下面的,是让人通过读那些浅显易懂的文字,来感受到时代脉搏,感悟社会面貌、时代精神。人类历史长河的精深博大,不是云雾可现,而是人物与故事铸就。这样的一些作品,才是时代需要的、人类需要的。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一直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波动,也受到了西方文艺思想的一些干扰和误导。我认为习近平文艺思想、毛主席文艺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永远都是我们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指导思想。所以我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谢谢大家。(责任编辑:雷建明.白军帅)

    2022-07-20 14:00:34 作者: 来源:网易新闻-中廉网 9637 0

  • “同薪燃梦”社会实践队对湖北菜与广东菜的不同展开讨论

    2022年7月12日,“同薪燃梦”社会实践队在湖北地区品味湖北美食,并对湖北菜与广东菜之间的区别展开讨论。湖北菜,又称楚菜、鄂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师大厨循历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华,形成了熔汉沔风味、荆宜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鄂西南土家族苗族风味于一炉的鄂菜鱼馔特色。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粤菜中的广府菜集顺德、南海、番禺、东莞、香山、四邑、宝安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实践队经过实践与讨论后,得出湖北菜主要以咸、鲜为主,也有辣的,甜的不多。而广东菜口味清淡,可用“清鲜嫩滑爽香”六字概括其风味特色。这是粤菜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但一般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佐料,也不会大咸大甜。粤菜重色彩,求镬气(指用武火把镬烧热,加油,把油烧开,炒出来的菜有一种香味),火候恰到好处。粤菜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如活蹦乱跳的海鲜、野味,要即宰即烹,原汁原味。

    2022-07-13 22:10:30 作者: 9625 0

  • 同薪燃梦实践队对比武汉与广东两地美食

    7.11日,同薪燃梦小队前往湖北武汉街头去品尝各类小吃,并将其与广东的小吃进行了比较。讲到武汉,我们肯定会提起一种武汉的小吃——热干面而劲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象征着武汉人热情,干脆,有面子的性格特点。热干面有多种做法,其采用碱水面,并以食油、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红油,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醋等为辅助材料,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像武汉的早晨少不了热干面,广东的早晨往往少不了一份热气腾腾的肠粉,肠粉的原料主要是纯米浆或粘米粉制成,辅料有猪肉或牛肉,虾仁,青菜,鸡蛋,鱿鱼丝,菜脯粒。广东各地会根据不同的口味加入不同的辅料。相较于武汉热干面的口味浓重,广东的肠粉就显得口味清淡,这也体现着两地饮食文化的差异。除了热干面外,武汉还有这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吃,三鲜豆皮便是其一,三鲜豆皮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虾饺是广东早茶少不了的一道小吃,虾饺皮爽软,色白,晶莹透亮,软韧而爽,饺内馅料隐约可见;馅心鲜美,形态精致玲珑,味鲜香醇。从这两种小吃我们可以知道两者的口味相差较大,但是不同地区都将色香味发挥到了极致,并且我认为两种美食都有其特有的口感与文化意义。

    2022-07-12 16:33:39 作者: 9656 0

  • 燃梦小队对比湖北与广东两地特色小吃

    为了进一步探究地区饮食文化,7月11日同薪燃梦队于湖北和广东两地的特色小吃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广东美食闻名全国,粤菜的魅力可谓相当大。说起广东特色小吃,广东的茶楼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广州的早茶对于广东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传统文化,由此还衍生出许多菜品,如肠粉、及第粥、虾饺、糯米鸡等。1、拉肠其实就是肠粉,这是一种广东特色小吃之一,属于粤菜系。广东美食众多,肠粉可以说是最有特色的其中之一,用米浆做成,口味众多,分为广州肠粉,梅州肠粉,潮州肠粉,云浮河口肠粉等等。肠粉大概是广东人最喜欢的早餐了,开早餐店的很少没有卖肠粉的;早餐店的肠粉摊前经常摆着瘦肉、粉肠、猪肝、牛肉、鱼片等,最经典的还得是鸡蛋肠和瘦肉肠。2、及第粥相传其创制于明代。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其又名状元粥,因猪内脏又称“杂底”,美化为“及第”,成为卖点。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学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后更是络绎不绝,多为讨个吉利。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买及第粥拿回家中给子女吃,充满着无限爱心,寄托着“望子成龙”之意。3、荷香糯米鸡是知名的粤菜,用普通的荷叶一蒸,荷叶的清香融入了糯米内,鸡肉也更加的嫩滑,口感丰富,很多人喜欢吃。荷香糯米鸡和一般的糯米鸡不同,由新鲜的荷叶包裹制成,荷叶的香气会更加的浓郁,这道菜是传统名菜,也是广东特色小吃之一,绝对值得品尝。4、虾饺,透明玲珑,滑爽鲜美。虾饺可以说是每一家茶餐厅都会有的一道早茶点心,这是著名的传统广东小吃,是广东茶楼、酒家的传统美点。广东人饮茶,少不了来一笼虾饺。上乘的虾饺,皮白如冰,薄如纸,半透明,肉馅隐约可见,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武汉人把吃早餐俗称为“过早”,历史上武汉码头文化兴盛,人们要抓紧时间赶到集市,形成在外“过早”的习惯,并延续至今。清晨,每家早餐铺前都能看到人车交织、拥挤嘈杂的景象,这是属于武汉的市井气息。武汉的小吃很多,著名的小吃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梅、福庆和的牛肉豆丝等。就算没有去过武汉也会知道武汉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美食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武汉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武汉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热干面不同于凉面,也不同于汤面,劲道十足的面条,淋上芝麻酱、香油和辣椒油,搅拌一番,在酱汁凝固前嗦进嘴里,风味恰到好处。糊汤粉,被誉为“武汉人的羊肉泡馍”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武汉的早餐里自然不能少了鱼。鲜活的小鱼熬成糊汤,加上稻米熬出的米粉,撒上小葱、虾皮、胡椒、葱花、辣萝卜。武汉的过早,没有比这个更鲜的。广东和湖北的小吃各具特色,都是人间美味。

    2022-07-12 16:28:06 作者: 9622 0

  • 忽培元:悼念诗人洛夫

    (一)因为风的缘故!难道说,沿着故乡的河岸,漫步的那团圣火,终于熄灭了吗?(二)是因为风的缘故,但火并没有熄灭呀,只是融入了芦苇丛,那些在风中,弯腰喝水的精灵,眼下深深鞠躬。(三)啊!洛夫先生,一个天下纯粹的诗人,前卫而又传统。我们——从未见过面,你却耸立在我的心中。你的诗句,你的眼睛,你的泪水,你的叹息声,你的炽热的体温,无法消散的灵魂。的确,“生命的价值,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因为你的心中有诗有爱,瞬间即化作了永恒。(四)啊,诗人洛夫慢行!你的伟岸的纪念碑,就在你徐行的身后。台湾德高望重的诗翁,十大诗人之首,“诗魔”是人们对你的尊称,最前卫又最守规矩的诗人。我虽然是一个现代诗人,但我写的诗,完全是中国诗人的身份。当今又有谁敢又愿意这么坦诚?(五)的确是的,你的诗中闪烁着中华美学光彩,充满中国传统精神。中国古典诗词的养分,滋养你高贵的诗魂。其实你的乡愁乡恋,一点也不亚于余光中先生。(六)思亲的乡愁,失去精神家园的郁闷,铸成你诗歌马鞍形的架构。那其中的寓意,深刻的诗象,“漂木”与“浮瓶”,酿成最醇厚的一壶老酒,醉了诗坛,醉了两岸。(七)你诗之“新”,发凡有根,根在何处?衡阳南岳之云。爱国之心,中华之魂。(八)九十年的探寻,诗人太累,如今你是躺下了,躺在了时间的传送带上,仍在不息运行。两岸诗会,银发少年,没有人再记得,“桂冠诗人”之名。只记得洛夫,一个深爱着故土和诗歌之人。你闭目养神,沉默中仍然听见,我们不但要拥有诗歌,也希望诗歌拥有我们。(九)孩子,别说不认识我。这乡音,就是我守护了一辈子的胎记。是的,一辈子的胎记,伴随着你,走进人们的记忆。中式立领粗布衣,皓白如雪的鬓发,耕夫般稳健的步履,母亲父亲慈笑,由魔入禅的顿悟……(十)《唐诗解构》,回眸来路,新丝路,新诗路,文化自信铸就脊梁骨头!你那挥动的手,依旧在四十年来的乡愁里头。啊,故乡永远在这里:是南岳的烟云,成就了你的诗歌。写诗不只是,一般的写作行为,更是一种价值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才得以永恒。李白杜甫如此,洛夫乃后继之人。(十一)流火七月,我走进你的诗里,走进你慈祥的微笑,就像你走进瘦西湖,水里,烟里,深情的眸子里,为你而歌唱叹息……(十二)如今你仙游太空,你的生命并没终结,千万读者深情地思念与凝望之中,你诗火的光热,永远不曾熄灭。风有各种各样,风向也大为不同。纵使有人扇起一阵又一阵,鼓吹分裂之风,你也不会熄灭。附:诗歌让他活得与别人不一样——《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序甘建华1988年夏秋间台海开禁,洛夫先生偕夫人首次返回大陆,在家乡衡阳探亲访友、祭奠父母。之后与几位台港现代派诗人结伴,壮游故国河山,行遍长沙、湘西、杭州、绍兴、上海、北京、桂林、广州、深圳,受到各地文学界朋友的热烈欢迎。《求是》杂志发表诗人叶延滨的纪行文章《漓江秋月夜》,《人民日报》发表诗人赵丽宏的诗歌礼赞《心中的树——致洛夫》,足见洛夫先生为两岸文化交流和破冰之旅所做出的贡献。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此举却无意中触怒了台湾当局。他们将洛夫传去问话,说是那么多老兵回大陆省亲,为什么北京光是表扬你一个呢?你在大陆还干了些什么名堂?私底下是不是另有交易?洛夫理直气壮地回答:“来你们这儿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这些事,还是你们告诉我,才知道大陆在表扬我,我还得感谢你们呢!至于我与他们有什么秘密往来或交易,你们的情报系统都很发达,应该早就掌握了,还需要问我吗?再说我真的干了什么秘密勾当,人家还会拿出来大肆宣扬吗?我一个诗人只知道写诗,还能知道什么军国大事啊?”他们想了想,的确如此,便让他回家了,以后再也没有找过他。而洛夫的名字自此成为一个文化符号,频频见诸大陆各种报刊,并先后获得中国颇有影响的两项诗歌大奖:2004年6月,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5月,首届李白诗歌奖,奖金50万元,这是中国诗人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额。2017年11月,适逢中国新诗百年庆典,全球华语诗人终身成就奖评选揭晓,自胡适、徐志摩、郭沫若、戴望舒、闻一多、艾青、冰心以降,洛夫排名第十五位,更在台湾诗人中排名居首,与上述诸位先贤的头像刊登在活动纪念册封面。2018年3月17日上午,潇潇春雨中,我策划并受邀主持的《洛夫诗歌演诵集》首发式,在衡阳图书城隆重举行。洛夫先生发来视频表示祝贺并致谢忱,虽然神情有些倦慵,说话有些迟钝,但是看不出多么明显的病态。第二天中午12:28,我正与文友们在衡南县洪山镇美丽乡村观赏桃花,正念叨着洛夫先生的《与君谈诗》:“你们问我什么是诗/我把桃花说成了夕阳/如果你们再问/到底诗是何物?/我突然感到一阵寒颤/居然有人把我呕出的血/说成桃花”。忽然收到他的微话,只有3秒钟,开头的声音含混不清,只听其夫人在旁边说“好了好了”,猜测他是想给我说点什么——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发给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微信。15个小时后,即3月19日凌晨3:21,九旬诗翁猝然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洛夫谢世标志着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世界华语诗坛和中国文化界、文学界的重大损失。由于他是一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诗人,也是一位知交相识满天下的诗人,文化之旅曾经遍及世界各地,并连续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艺文活动,所以迅即引发全球追思哀悼之潮。3月21日,世界诗歌日。由我和衡阳市作协主席陈群洲、衡南县作协主席曹希荣牵头组织,湖南衡阳文学界百余位作家、诗人及洛夫衡阳3所母校校长、省市十来家媒体记者,手持黄色的菊花,沿着洛夫当年读私塾和小学的山路,汇聚衡南县相市乡托塘村燕子山洛夫旧居,深切缅怀从这儿走出去的世界华文诗坛泰斗。仔细听过我撰写并现场宣读的悼词后,洛夫胞弟莫运征老人与亲友们泪眼婆娑地说:“没想到我们有一个这么伟大的哥哥啊!”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光明网、《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中央权威媒体和《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强势媒体,《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湘声报》《长沙晚报》《衡阳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融媒体新湖南客户端、红网时刻和中诗网、中国诗歌网,台湾、香港地区及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境外媒体,均及时报道了这个全球首场追思会。湖南省诗歌学会微信公众号推送专题《诗魔洛夫逝世,家乡山河同悲》,发布湖南各地诗人悼念洛夫的诗作及活动信息。22日,《衡阳晚报》推出“诗魔的乡愁·纪念专版”。23日,《湖南日报》湘江周刊发表我的散文《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24日,《衡阳作家》推出厚达90页的“纪念洛夫先生专刊”。25日,《衡阳日报》文化周刊头版整版配图再次发表我所撰《诗魔洛夫的乡情》,新浪网首页推送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许戈辉采访洛夫视频《追忆洛夫:我的人生经过了两次流放》。就在同一天上午,加拿大多伦多湖畔书院院长古土(陈畅鸣)率众举办“洛夫诗歌朗诵赏析追思会”。下午,衡阳诗歌学会、迴雁诗社主办“因为风的缘故——悼念洛夫先生专场诗歌朗诵会”;广东中山市文化界举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洛夫先生追思会”;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女主人朱锦绣筹划出资,紧急赶印一本180页的《烟之外——纪念洛夫诗文集》,并邀请杭州市作协和《江南诗》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洛夫诗会暨洛夫诗歌论坛”。紧接着,北京、海南、深圳、上海、长沙、扬州、成都、南京等地,相继召开洛夫先生追思会,人们纷纷撰写新诗旧词与纪念文章,向一位漂泊海外却始终热爱祖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诗人,表达崇敬,寄托哀思。尤其是4月11日,洛夫先生火化当天,台湾、温哥华、杭州三地同步举行追思会,为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所未闻未见。台湾《创世纪》诗杂志与《联合报》《中国时报》及《香港文学》杂志,加拿大几家华文报纸的文学副刊,全国许多省市党报及各种刊物和新媒体,连续不断地发布洛夫殁后的各种信息。《衡阳日报》推出“诗心永寄·洛夫纪念专版”,《湖南诗人》推出“洛夫纪念专刊”,大陆和台港多家刊物推出“洛夫纪念专辑”。厥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核心期刊《写作》2019年第7期,推介发表我整理的长达5万字《诺亚方舟:大洋彼岸的漂木——洛夫先生访谈录》。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文文学评论》第7辑,一次性发表我撰写的3万余字《诗人洛夫哀荣志》。就在这个举世同怀文化大师的时刻,作为其同乡后学、晚年挚友的在下甘某,脑海中一直萦回着沈从文先生的碑铭:“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故乡衡阳曾是洛夫先生念念不忘的地方,每每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以神奇的力量。《边界望乡》《河畔墓园》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再别衡阳车站》《又见衡阳老屋》《与衡阳宾馆的蟋蟀对话》更是具有一种灵魂统治力,将我的思绪不时拉回眼前的各种场景。最近30年来,洛夫先生率家人回大陆二三十次,省亲访友,讲学传道,出席诗会,交流诗艺,举办诗歌朗诵会和个人书艺展。期间8次回到家乡衡阳,时间分别是1988年8月、1992年春节,以及2004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金秋十月。他曾无数次挥毫赋诗:“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在魂牵梦萦的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洛夫先生用文学、书法和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个又一个故乡人,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故乡情。因此,我们决意为先生编辑出版一本纪念文集,并向海内外文朋诗友伸出橄榄枝,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和推波助澜。洛夫先生最初贻我墨宝:“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庄子之语,现在想起来仿佛神谕。单就这本诗歌卷作者而言,有中国大陆2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名流巨公,包括黄永玉、黄亚洲、马誉炜、忽培元、查干、龙彼德、沈奇、丘树宏、古月、朵思、秀实、杨慧思等人。他们当中既有世界艺术大师、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解放军少将、国务院参事,又有洛夫先生两岸三地的终生挚友,还有西北、东北偏远地区的知名诗人,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旅居加拿大华侨差不多有六七十人写过悼诗赞词,另有美国、新西兰、新加坡、菲律宾、日本、澳洲、德国等知名诗人,他们的中文诗歌写作,其实都有着不太一样的语境和抒情风格。他们以各自对于诗歌的虔诚,对于“诗魔”的景仰,将自己的名字与洛夫再度连在一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洛夫家乡的人们可真是热爱他啊!粗略数了一下,工作、生活在衡阳本土的,以及衡阳籍在海内外的,大概有上百人写了几百首诗纪念他。他们当中既有厅局级领导干部,也有散居各县市区的诗人,还有蛰居乡间的农夫。光是衡阳一地就能编两三本书,但既然是一个国际性选本,许多作者就得做出牺牲,读者必须兼听到世界各地的声音。如此一来,优中选优,衡阳的诗人们——对不住了!本书入选作者均为健在者,年龄最大的黄永玉老先生,生于1924年7月9日,是受人尊敬爱戴的人瑞国宝;最小的林江合生于2002年,10岁加入海南省作家协会,18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写作时间最早的一首,是香港诗人羁魂(胡国贤)的《等候与苦望》,时为1979年3月14日,当天洛夫先生应诗风社之邀抵港访问。两天后,余光中教授陪同洛夫驱车落马洲眺望深圳,直接催生了诗歌名篇《边界望乡》。次则为现居美国加州、时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洛夫终生挚友叶维廉先生,《衡阳莫老太太的来信——给儿子运端》文末注明:“1980年入冬录写于香港。”收入本书时间最晚的两首,都是我的青海师范大学校友。一是现居海南岛的凌须斌,与我在洛夫谢世后共同编选《洛夫文化地理诗选》。一是现居日本东京的女诗人但继红,听说我在编辑这个选本并即将发布,赶紧从北海道发来《那一年,那盏灯》。诗写2000年9月初参加第四届东亚妇女论坛,已经到了台北内湖洛夫住宅附近,由于“某种不善言辞的尴尬”,错失了当面拜望洛夫先生的机会,成为一生莫大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在好些诗人的诗中都有体现。宝岛台湾的诗人们都与洛夫先生有着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交谊,其中首推《创世纪》诗刊“三驾马车”之一、年逾九旬的张默先生,《敬悼老友洛夫(二首)》感情深沉真挚,语言鲜活生动,读来催人泪下,堪称台湾现代派诗歌的良史信史。《洛夫纪念文集》包括诗歌卷、散文卷、访谈卷、评论卷,原本是2018年3月26日,我接受湘潭大学出版社的邀约而做(5月4日面商确定并有协议),由于对方各种无法理喻的原因,一直拖到如今尚未出版。因为海内外师友不断地打听催促,无奈之下交由周占林先生主编的中诗作家文库出刊电子诗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好的文化传播方式。自从洛夫先生殁后至今三年多时间里,海内外文朋诗友风闻我在主编其纪念文集,先后发来或转呈上千首悼念敬慕诗歌。截至2020年10月21日,经王锦芳遴选183位作者228首。此番纸质书在此基础上,重新精编182位作者203首,基本上每人一首,最多两首。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8人,海内外知名作家、诗人、学者、艺术家数十人,中外女作者47人,衡阳本土40人、居外15人,香港特别行政区3人,台湾地区11人,海外8个国家28人。因为洛夫先生是一座巍巍文化昆仑,所以每个作者的介绍文字,统一限定在三五十字,尽可能简单明了并符合各自的文化身份。虽然大多数是急就章,却是对洛夫先生的人格和诗格的真诚赞叹与深情追忆;虽然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作,但确实是我们读过的纪念一位诗人最好的文本。诗歌是一种缘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现在成了我们对洛夫先生寄托哀思的最好表达方式。犹记2012年10月31日那个秋日下午,与洛老在衡阳石鼓书院漫步,面对北去的湘江碧水,他神色庄严地对我说道:“写诗不是生存的手段,诗歌永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作为创造价值的写作行为,诗歌的确让我们活得与别人不一样。”值诗歌卷重新编竣印制之际,将此名人隽语献给所有纪念洛夫先生的诗人们,以及热爱洛夫诗歌的海内外读者。感谢海峡两岸知名诗人、《台客诗刊》发行人兼总编辑刘正伟博士牵线,他也是洛夫先生殁后第一个来访其相公堡燕子山旧居的台湾诗人,时在2019年11月30日。这本诗集最终交由台湾甘露道出版社洪锦坤、王云云伉俪出版发行,并得到执行编辑齐秀玲女士的大力协助。海内外曾与洛夫先生有各种交谊的友人们,欣然应邀担任本书编委以壮声威,也让我们感动莫名。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洛夫纪念文集》的封面题签乃著名作家、历史学者唐浩明先生,封面画乃湖南艺术名家张宗秋先生创作的获奖木刻《洛夫先生》,封底篆刻者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敖普安先生,装帧设计乃天津知名设计师高艳秋先生,洛夫故乡相公堡同邑后学、广东东莞市富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炜东先生捐资助印——在此一并谢过!(本文载于2022年7月10日《衡阳日报》回雁文学副刊;收入《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台湾甘露道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简介]甘建华,湖南衡阳人。高级编辑,文化学者,地理学教授,书画鉴藏家,诗文编选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2021年度优秀会员,《洛夫纪念文集》主编。

    2022-07-11 17:16:08 作者:忽培元 来源:义耕堂主人 9659 0

  • “同薪燃梦”实践队在居住地讨论粤菜与湖北菜的差异

    7.10日,“同薪燃梦”实践队线下实践队伍遇上暴雨天气,导致调研成员无法按计划外出进行调研,于是队伍决定在宿舍内将近几天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从网络收集资料,从专业角度讨论粤菜与湖北菜的差异。前两日,线下调研的普遍结果为:在抽取的人里其中半数比较了解粤菜,少数人知道粤菜但对菜式不熟,还有个别几个人完全不了解粤菜。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吃粤菜,少数人对粤菜并不感冒。他们对粤菜的认识表示:认为口味与湖北蒸菜口味十分类似。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粤菜用料十分广泛,不仅主料丰富,而且配料和调料亦十分丰富。为了显出主料的风味,粤菜选择配料和调料十分讲究,配料不会杂,调料是为调出主料的原味,两者均以清新为本。粤菜味道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遍及酸、甜、苦、辣、咸、鲜。但只用少量姜葱、蒜头做“料头”,而少用辣椒等辛辣性作料,也不会大咸大甜。这或许就是粤菜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传统鄂菜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武汉、荆州和黄州三种地方风味菜组成,包括荆南、襄郧、鄂州和汉沔四大流派。侧重蒸、煨、炸、烧、炒;特点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具有朴素的民间特色。如果说“味在四川”的话,那么,可以说“鲜在湖北”似不为过。鄂菜制作的特点是:工艺精致,汁浓芡亮,口鲜味醇,以质取胜。方法以蒸、煨、炸、烧、炒为主,讲究鲜、嫩、柔、滑、爽,注重本色,经济实惠。鄂菜以“三无不成席”即无汤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丸不成席为特色。对比湖北菜和粤菜,两者同为南方,但是对美食的理解不同,做出来的菜肴风味也不同。粤菜主要讲究清淡,并且所选用的辅料不会掩盖主料的风味,少用咸辣等香辛料。而湖北菜的特点多为口味重,汤汁浓稠。湖北菜多用咸辣调味,制作菜肴加入的辅料为原料增加不同的风味。不过有趣的是,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及水产品,而粤菜地处广东,广东临海,盛产水产品,所以两边菜系都有以鱼为主料的菜肴,并且两地人都比较喜欢喝汤:湖北人的“无汤不成席”,广东人的“饭前一口汤”。学习两地的菜肴特点,将两种菜系特点融会贯通创新,是我们专业的一个学习目的,我们会继续进行实践调查,实现我们的目标。

    2022-07-11 11:36:55 作者: 964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