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
路从来都不是本来就有的,都是人一步一步地踩出来的。鲁迅曾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路的形成都需要敢于迈出第一步的人,需要一个勇于尝试不局限于现状的人,而我们调研组所调研的臧家村就需要这样的一个人!
调研到现在已经第五天了,对村子里情况的了解也随着调研的深入而渐渐明朗了,这本来是一件为调研人所高兴的事的,但臧家村的明朗却给我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想起调研之初,据从臧家小学签合约回来的同学讲述,臧家村的种植业很发达,有很多农产品交易市场。这无疑相当于一个耀眼的闪光弹,给挣扎于调研主题选定苦海中的我们一盏明灯,于是我们便很快选定了调研方向,并开始着手准备种植业方面的相关资料,为届时的实地调研做好前期准备。
经过了漫长而忐忑的准备期后,我们调研组终于开进了臧家村,进行了第一次的实地调研,调研的结果也确实让人欣喜万分,因为当时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地的种植业确实发展得不错,农作物有花生、水稻、圣女果、香瓜等多个品种,而收成品大多是用于销售甚至远销北京等地。可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调研,我们也挖掘出越来越多的潜在问题,那颗当初对村子的前景充满希冀的心也随之暗淡下来了。原来村子里进行多作物种植不是因为种植业发展完善而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种植,而是因为被迫于自然的无奈之举。臧家村地处沿海,风沙大致使农田含沙量大而土壤贫瘠,甚者,这里河流稀少,水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甚至出现了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靠天吃饭,这是一个于现代农业多么不现实,多么可笑的事,但却真真切切地存在于臧家村,也因此出现了因为灌溉用水不足,不足以满足两季水稻种植的需要,于是形成了现今上半年种植从外地引进的其他耐旱的宜含沙量大的作物,而下半年则种植水稻的情况。就是因为这,村里才开始走上了多作物种植并销售的路,但近几年却因为土地贫瘠而出现果实品质较低,销售低下的情况,种植户收益大打折扣,很多农户丧失了从事农业的信心,纷纷踏上了“北上广”打工之行,因为他们不得不屈服于无奈的现实。臧家村土质水源问题大大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和收成质量,想更换作物品种却苦于难以寻找适合当地环境的,想增加灌溉用水却困于资金短缺,于是乎,臧家人便陷入了不知种植业发展之路在何方的泥潭,迷茫其中,不知何向。
时代的进步需要先行者的探索,而臧家村种植业的未来,需要臧家人敢于探寻,勇于前往,毕竟“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因此让我们期待臧家村的人、臧家村的路在何方!
作者/蒙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