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湖泛感
感谢谢骥前辈向广东校园文学网赐稿!
郁达夫先生在《钓台的春昼》中写道:“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我也有同感。我身居河源,却没有去过早已闻名遐迩的万绿湖。直至那年秋季,我升入一所普通大学,初来时心境很是阑珊。为了散心,便邀了同学和老师到万绿湖去游玩;在一个并不明朗也不阴郁的天气里,起程了。
我曾经读过肖复兴、叶楠等名家描绘万绿湖的文字,以为是溢美的。亲临之后,才知殆非虚言也!它的美,决不是“翡翠”、“琼浆玉液”等词汇所能形容的,亦非瑶池所能比拟的。“层波叠翠”(袁中郎《上方记》),绿得坦荡,绿得深邃,绿得澄明,绿得超脱。当这绿从我的瞳仁渗入躯体时,我觉得周身都被感染了、消融了。我先前以为万绿湖只是一个小湖泊,没想到它竟如此浩淼、渊博,还宽容着无数小岛。我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偏狭甚至龌龊!
万绿湖中,有一对孪生姊妹——镜花岭和水月湾。据说这两个名字取自清代李汝珍所著《镜花缘》中的“镜花水月”一词。佛经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词,如《说无垢称经·声闻品》第三:“一切法性皆虚妄见,如梦如焰,所起影象,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同经《观有情品》第七:“菩萨观诸有情,如幻师所幻事,如观水中月,观镜中像,观芭蕉心。”而《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言:“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前后观点大相径庭。而在我看来,“镜花水月”虽然喻指人生虚幻,但并非一种洞烛人生世相的超然和怡然,其中浸透着几许酸涩和无奈。
站在镜花岭上,俯瞰万绿湖,秀色尽收眼底。远处,薄雾如轻纱般缭绕着万绿群岛,真如神话中的瀛洲仙境一般。近则可观八景:鳄鱼弄波、双龟出海、飞来蟠桃、三潭映绿等。可惜我们来时是正午,看不到“万绿夕照”,也看不到野鹜。我阖上双眸,把自己幻化为一只孤鹜,穿越秋水,飞向那长天极处的绚丽的落霞……
我们没有去水月湾,而到了奇松岛。岛上所谓的奇松在我看来是平常的。我也不喜欢这种委曲、作态的松树;我欣赏那种傲然挺立、卓尔不凡、毫不媚俗的劲松。奇松岛之行,只是空耗了劳力而已。
航程的终点站是桂山。这里是新丰江森林公园所在地。入山的水路曲径通幽,让人疑是通向武陵源的。桂山脚下的空旷处,遍布着秋千、跷跷板、吊床。我们尽情地、恣肆地玩耍。班主任嗔道:“你们不应来读大学的,而应放到幼稚园去。”她却不知道,我们毕竟是童心未泯的,而且成天受学业和外界纷扰的围袭、窒压,多想寻个时机释放一下、宣泄一下啊!只有此时此地,才可现出我们真性情来。
在班主任的催促下,我们意犹未尽地上了路。沿着林荫道上去,我们看见许多状貌奇特的、被人们赋予了特殊意义的木石,如“把根留住”、“扬鞭跃马”、“绝处逢生”、“夫妻石”等,都深深地摄入了我的记忆中。有一处名曰“生死恋”的景点,藤树相缠,竟至双双枯死。有人赋诗曰:“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真是缱绻缠绵至极。还有一处,峭壁上悬着一帘飞瀑,瀑下几樽木桩。端坐于木桩,沐着阳光与瀑雾,真有几分隐逸之感。此时,俗世的尘嚣都消弭了,心灵也得以荡涤。因时间所囿,我们未向山巅进发,只是爬至山腰,远观郁郁葱葱的林涛,然后就踏着夕岚下山了。
万绿湖虽是人工湖,但宛若一大家闺秀,衣装得体,落落大方;桂山虽是天然山,但有些地方过度的雕琢和粉饰,使之像一张抹妆不匀而又给人抓了几道指痕的玉容,尤其是那些亭台阁榭,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图案上,都落入窠臼,俗不可耐。而那些未曾领略到的景致,虽为缺憾,但缺憾中是存了幻,含了美的。我宁要幻美的缺憾,也不要实在的遗憾。
以前,我读张岱的《 <夜航船>序》和余秋雨的《夜航船》,很想亲尝“夜航船”之滋味。那夜七时许,我们乘船从桂山出来。船在夜色中穿行,我竟辨不清航向。船上的人大都疲乏,恹恹欲睡了,我却对着漆黑、广漠的夜空出神,且疑心这是迷途。船泊岸后,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我这才知道,“夜航船”的滋味并非如我想象中的一样。
作者简介:
谢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专栏作家会员,中华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家分会理事,国际网络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长,中国网络文学联盟驻站作家,一刀文学网贵宾专栏作家。1978年生于广东连平,自幼酷爱文学,少年时期开始在《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报》等报刊发表习作,迄今已在《华人》杂志、《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时代潮》杂志、《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羊城晚报》、《北京晨报》、《香港商报》、《作品》杂志等各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及新闻通讯类作品10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轻言狂放》(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3月出版)、《萍踪心影》(待出版)、诗集《天马行空》(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长诗《探访河源》(即将出版)等;主编有学术著作《一门三世四督抚》等;有多篇作品收入其他文集。
【编者按】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着家乡万绿湖的美景,读之如临其境。其间穿插着的作者由景抒发的生活感想,令人也受益匪浅。问好作者!期待下一次佳作!
编辑:周宏理
200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