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井冈山
感谢谢骥前辈向广东校园文学网赐稿!
在未去井冈山之前,在我的臆想中,井冈山是黄洋界炮声隆隆的战场,是哨子口红旗猎猎的阵地,是一座充满阳刚之气的山。一个“革命摇篮”的称谓,便把它定性为阳性之山。然而,不识井冈真面目,只缘未到此山中。到过井冈山之后,我才发现,井冈山不仅充斥着阳刚之气,也充溢着阴柔之美。它就像一帧太极图一样,阴阳相抱,阴阳合一,蕴涵着柔美而宏博的乾坤。
先说井冈山阳性的一面。
井冈山的山是阳刚的。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绵延800里,有大小峰峦500余座,最高峰2120米,许多座山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雄伟,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远远望去,巍巍井冈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城堡。当初,毛泽东、朱德就以这座天然城堡为依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设置了五大哨口,扼住了入山的咽喉。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的必经之地,把守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大哨口中最为险要的是黄洋界,就连毛泽东也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赞叹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海拔1343米,当地人称之为摩天岭。站在黄洋界上放眼四望,群山起伏,白云翻腾,犹如一片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是井冈山阳刚之气最为集中之地。当年井冈山上最惨烈的战斗——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耸立在高峰之上的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昭示了井冈山的坚挺和阳刚。
井冈山的人是阳刚的。遥想当年,红军和井冈山民众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住的是茅草棚、破土房,持的是短枪土炮、竹钉石块,可是,他们顽强地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为了捍卫这块红色根据地,红军和当地民众作出了巨大牺牲。有关资料显示,井冈山时期牺牲的烈士有4万多名,有名有姓的就有15444人。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他们的姓名写满了整整5堵墙。而大多数长眠在井冈山的英烈,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在小井,有一座红军烈士墓,不远处是第一所红军医院所在地。1929年1月,井冈山失守,敌人叫嚣道:“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来不及转移的红军医院的100多位伤病员,全部被拉到稻田里活活打死。可是,至死也没有一人向敌人屈膝投降。这是怎样的一种刚烈啊!难道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么?
井冈山的形象是阳刚的。井冈山被朱德元帅誉为“天下第一山”。在博大的中国版图上,井冈山只不过是蜗居一隅的大川一角而已,何以赢得“天下第一山”的尊称?只有当你领悟到井冈山至刚至强的气质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至尊至上的地位的时候,你才会觉得所言非虚。井冈山有着其他名山大川所没有的红色。红色是最为阳刚的颜色,鲜红的血液是红色的,火辣的太阳是红色的,刚出炉的钢铁是红色的。井冈山的红色,是无数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井冈山的刚性,是在战争的熔炉中炼成的。中国工农红军正是从这里出发,向城市进发,向胜利进军;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正是从这里点燃,燎向广阔的草原,燎向整个中国大地。目前,山中现存有3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遗址就有10处。这许许多多的革命遗址,使井冈山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也使井冈山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领土上最具阳刚之气的“天下第一山”。
在井冈山刚性的另一面,深藏着阴柔之美。只是这阴柔之美,被井冈山过于浓重的阳刚之气遮蔽了,冲淡了。只有当我们遏抑住激荡的心情,用恬淡的触角细细品读时,才能领略到井冈山的阴柔之美。
井冈山的竹是阴柔的。走进井冈山,你会被满目的翠竹所吸引。那漫山遍野的翠竹,在微风的轻拂下,和着天籁之音,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衣着绿裙的仙子一般,身姿袅娜,风韵万千。若是月色轻柔的月夜,此情此景,会使你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月光下的凤尾竹》来。井冈翠竹品类繁多,有毛竹、泥竹、楠竹、丹竹、石竹、金竹等等。单是百竹园里,就有120余种之多。它们的形状有方圆之分,有弧状、球形之别,竹杆有龟背、佛肚、观音、弯直之奇,颜色有紫、绿、黄、黄中镶绿、绿中镶黄之美。其中最珍稀的当属龟甲竹、湘妃竹、小佛肚竹、鸡毛竹等。每一种竹子,都挥洒着各自的阴柔之美;每一片竹叶,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譬如湘妃竹,又名“斑竹”,传说是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以千滴泪珠滴成的,故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说;还有方竹,这种井冈山最美丽的本地“村姑”,摇曳着方形的竹杆和浓密的竹叶,尽情地炫耀着它的美丽;还有紫竹,散发着紫色的幽光,使人联想到紫罗兰的浪漫;还有那高不盈尺的菲白竹,竹杆仅高数寸,小巧玲珑,竹叶细如柳叶,秀美可爱。而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大毛竹——袁鹰笔下的井冈翠竹了。据说,井冈翠竹久不开花。有一年,井冈山闹饥荒,粮食奇缺,敌军四面封粮,企图饿死红军战士。在这危急关头,井冈翠竹显了灵性,开了花、结了米,使红军战士度过了饥荒。井冈翠竹,以它们的母性之爱,以它们甜美的乳汁,哺养了这片阳刚的土地。
井冈山的水是阴柔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而井冈山也是水做的。井冈山雨多,一年有245天是雨天。水赋予了井冈山灵动之美,也赋予了井冈山阴柔之美。在井冈山里,溪流密布,有的湍流而下,有的依山萦绕,有的飞流成瀑。最奇丽的是五龙潭,在不到两公里的流程中,五神河水五次飞越悬崖,形成五个形态相异的瀑布和深潭。由入口处而下,经鹰嘴岩、揽云台、长寿泉、方壶泉,到碧玉潭(青龙瀑)顺山谷而下,依次有黄龙瀑——金锁潭、赤龙瀑——珍珠潭、黑龙瀑——飞凤潭、白龙瀑——仙女潭。这些瀑布,成梯状分布,一瀑一潭,互相辉映。最绮美的是白龙瀑,落差达82米,湍急的水流在错落有致的岩石上勾勒出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形态,因此被称为“仙女潭”。静坐于瀑下深绿的潭水边,你可感觉到,微颸穿林而来,挟带着草木的清香和轻灵的水珠,轻柔地拂过你的面颊,如同少女飘柔的秀发一般。
井冈山的空气是阴柔的。由于多雨的缘故,井冈山时常披上雾的纱巾,如同天竺的女子,以薄纱掩住俏丽的面容,在隐现之间,更令人遐想联翩。在雾气的笼罩里,井冈山的空气更显得柔润至极。张一张口,似乎都能吸入沁心的甜润;伸一伸手,似乎都能抓住滞手的滑润;抹一抹脸,似乎都能触到可感的温润。你的全身,你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浸泡在这润湿的灵氛里,让你浑然忘我,让你沉醉留连……
在井冈山阴阳两面的交汇中,我想到了太极图。太极图是以由黑白阴阳鱼组成的图式,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合起来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我突发奇想:毛泽东当年总结出的重要军事思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是否也受了井冈山阴阳杂糅的启示?在进退自如之间,毛泽东将太极之道运用得娴熟之至。也正是这“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的太极之道,使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走出了井冈山,走到了延安,走到了北京,扫清了六合,平定了乾坤,开创了全新的世界。
作者简介:
谢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专栏作家会员,中华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家分会理事,国际网络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长,中国网络文学联盟驻站作家,一刀文学网贵宾专栏作家。1978年生于广东连平,自幼酷爱文学,少年时期开始在《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报》等报刊发表习作,迄今已在《华人》杂志、《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时代潮》杂志、《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羊城晚报》、《北京晨报》、《香港商报》、《作品》杂志等各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及新闻通讯类作品10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轻言狂放》(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3月出版)、《萍踪心影》(待出版)、诗集《天马行空》(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长诗《探访河源》(即将出版)等;主编有学术著作《一门三世四督抚》等;有多篇作品收入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