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中国式的教育到底教给我们什么——赞美蜜蜂的理由

 

中国式的教育到底教给我们什么

                                    ——赞美蜜蜂的理由

/ 龙归晚

 

 

 

不经意翻开读小学三年级的妹妹的语文测试卷,发现其中有一篇短文,意思梗概是:蚂蚁与蜜蜂一样早出晚归的辛勤工作,蜜蜂受到人们的称赞,蚂蚁却没有。蚂蚁想不明白,于是问蜜蜂为什么,蜜蜂回答“你们的劳动是为了自己,而我们的劳动却是为了人们”。

通读再三,发现蜜蜂的回答体现了高尚无比的精神情操。

这里高尚的定义包括蜜蜂的高尚与人们的高尚两种意味。其一,蜜蜂认为它的劳动是为了人们,这是奉献精神的高尚。其二,是人们能分清楚是非黑白的高尚,分清应该赞美谁而不应该赞美的高尚。

但是,这些高尚到底真的有多高呢?

站在蜜蜂的立场,我相信蜜蜂采集花粉酿造蜂蜜是为了自己的生产生活,并不是抱着为人们酿造蜂蜜的心理而劳动工作的,更甚至它们从来就没有想到人们竟会偷吃它的蜂蜜。可能,蜂蜜们曾为了被偷去蜂蜜而撕心裂肺的呼唤“不要破坏我的蜂房,不要抢走我的蜂蜜”。无奈,弱小的蜜蜂终究斗不过足智多谋的人们,只能狠狠的在偷蜜者的身上蛰痛一下,哪怕是会因为捍卫家园而死去。

至于人们,明明就是为了一己之利,去强取豪夺。得到了好处,或者会感到内疚,或者真心要赞美一下蜜蜂的给予,于是就写一些赞美蜜蜂的诗歌,弘扬一种为别人酿蜜奉献的精神,聊以慰藉蜜蜂受伤的心灵。

抢就抢了,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到最后,为什么却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无力反抗的蜜蜂,要蜜蜂心甘情愿的说“我们的劳动却是为了人们”呢?

啊,终于明白,这都是人们的自以为是。蜜蜂未见得会说出那样的话来赞美自己的高尚,而人们却假蜜蜂之口,去赞美蜜蜂高尚的同时也赞美自己能分清是非黑白的高尚,但是这也太假仁假义了吧?

如果读者你就是那个不幸被蚂蚁提问到的蜜蜂,那么你该如何回答蚂蚁这并不刁钻的问题呢?我想,很大一部分蜜蜂会抛下一句“你怎么无聊到问这样没水平的问题”而振翅飞去忙自己的生计;稍微有耐性点的蜜蜂会回答“因为我们能为植物传播花粉,而且因为人们喜欢吃我们的蜂蜜”;而理论专家型的蜜蜂,在经过审慎的思考后,终于做出了比较合理的概括性的回答“因为我们有利用价值,对人们有好处”。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楚“因为我们有利用价值,对人们有好处”与“我们的劳动却是为了人们”之间的区别。前者可能是无意带来的好处,而后者纯粹是专门为人们劳动的心态。

说到这里,似乎已经跑离主题很远了。

那么,中国式的教育到底教给了我们什么呢?

就上面提到的短文,在教给孩子们一般语文知识的同时,无疑是想教给孩子们一种不要老想着为自己,要为别人作奉献的精神,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

为什么短文的作者,甚至是教育者不将人们赞美蜜蜂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蜜蜂对人们有好处教给孩子呢?

到此,我们似乎又可以揭示一个中国式教育存在的更深层问题了,即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承载着道德灌输重任的作用。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也完全符合孔夫子之道几千年以来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我们却不愿直面事实,偏偏要对孩子们编造那么多谎言呢?

可能,要蜜蜂说出人们赞美它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却是为了人们”,而不是“因为我们有利用价值,对人们有好处”,是为了避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建立因为看到别人的好处才赞美别人这种惟利是图的市侩思想。

因为教育者并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在童年时代就会有“给我糖果吃我们就是好朋友,不给我糖果吃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这种现象。

教育者这样的出发点并没有错,而且年少无知的孩子们也从来没有想过作者自作聪明的回答不能经受残酷事实的拷问。但是,当他们长大成人,有了一定知识水平与人生阅历时,再重复面对这样的短文,他们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一直至高无上的书本却教给了他们这些虚情假意,他们在取笑教育幼稚的同时,难免不会重新审视教育教给他们的伦理道德是否合情合理,最终可能会认定这些学到的东西是那么软弱无力。

我相信,这是教育者最不希望看到的。

 

 

 

【编者按】以作者的逻辑,很多寓言故事都经不起推敲。教育制度的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到教育的目的,其次则是通过何种途径达此目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以郅治为鹄,其实求之于上而得之于中,无可厚非。作者所说的成人于先期教育的”重新审视“,虽然视为”幼稚“者,未始没有他的效用。譬如幼儿之学语,必咿咿呀呀者,此心智所定,不当以成人之视角衡量。此余愚论。

 

                               ——徐尚瞻2008/4/9

 

 

上一篇:吕进点评曾心小诗六首(曾心) 下一篇:都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