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侠客行》与原心论罪

    最近我看的是《侠客行》,看的心情是惶惶然。原因是我正在谋划一篇关于原心论罪的毕业论文,谋划未成,索性看起小说来。惶惶然之余,也就记挂着论文的谋划,不免从小说里强牵连出些相关,到此调侃一番。

    石破天阴差阳错练得了绝世神功,阳错阴差又杀伤了几条人命,很是自责。对着一众侠义之士,他开口道:我一出手又打死了你们,就大大不好了。引得人家勃然大怒,不知他这些所谓讥讽之语,其实是全无心机,率意直言。虽然是误杀,依《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总也须判个徒刑拘役什么的,实则又不然。

    且不说那是江湖世界,据文友考证,小说背景是近于明中。若原心论罪,滥觞于先秦,影响至明清,明人丘浚称论罪必原其情,想见有个清官廉吏来断这几起命案,这罪孽也未必不可饶恕。

    我这样说,那天灵、冲虚二位道长恐怕要有意见,他们虽是修道之人,但自从道法相通被儒法合流取替后,难免心存耿介。至于沉不住气的20级以下的小道士,已经早将《公羊春秋》摆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地步了。这时,我首先请他们摒弃门户之见。其次,原心论罪,虽然石破天情有可原,也未见得侥幸。

    法家所谓刑罚世轻世重,治乱世用重典,其实正是重典而乱世,世乱而国亡。以史为鉴,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故而约法省刑,在当时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功不可没。然无为之学,可和不可兴,儒家有为之治,势成其法律化之行动。这原心论罪,就是法律化的第一步了。

    江湖上一提起春秋决狱,总是毁誉参半。而原心论罪就是春秋决狱的一个核心原则,所谓春秋之义,原心定罪。其利暂且不说,其弊则曰:主观归罪,司法腐败,文化专制云云。话说孔子杀少正卯,列举的第一条罪责就是心逆而险,如此排斥异己,儒家可谓主观归罪,司法腐败,文化专制第一人了?那么只好由道家作主,将这狗杂种一剑结果了?可是道家不妄杀,不是主张虚静无为吗?那么交由法家,白万剑,还是耿万钟?呜呼!如此说来,尚有片面。在此,我要探讨几个问题:

    其一,原心论罪是不是主观归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仿佛很明了。然而《盐铁论》作为会议记录并无反映这一制度的全貌。董仲舒说本其事而原其志,早就明确了一条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走的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路线。不同的是,他并不以法律为准绳。若说法家一以刑断,那么儒家便是一以礼断。在我看来,原心论罪最大的弊端不在于主观归罪,而在于这判断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时的一以礼断。所以,石破天虽然无心之失,仍被问罪,是因为他不懂礼(是不懂,而不是不守)。这样,黑白双剑虽然觉得他心性不坏,也不得不与礼教抗衡了。既然以礼来度量人心,那么于主观方面的判断,也就很单一。但对于石破天来说,他自幼几乎隔绝于世,知道理之理而不知仪礼之礼,在原心论罪的运用上,是否也要考虑呢?中国政法大学何秉松教授认为,我们承认人的意志活动受客观环境所制约,绝不意味着在心理学上把人的意志活动看作是某种强加于人的外部必然性,因而对于实现这种活动的人,都可以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那么,石破天没有理由因为不懂礼,去违背礼而能逃脱礼的制裁了。

    其二,原心论罪有没有导致司法腐败?我略比较过原心论罪与西方的自由心证主义。前者礼为标准,后者以所谓经验法则,法官的良心道德来衡量,仿佛前者要可靠些。因为礼有圣人之言,具象化在古籍上,而所谓良心道德不可捉摸。但其实圣人之言,微言大义,可做弹性很大的解释,反而一个时代有其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以,原心论罪确是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刑罚擅断。那小说中常道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结果理却是无处可以诉求,反而许多人以礼教的卫道人自居,试看照虚二人活转来时所出恶语,便知端的。尽管如此,我们要明确一个现实,在法律无法得到完善的前提下,援引他由来弥补不足是必须的,不能说原心论罪导致了腐败,只能说,原心论罪没能矫正这种腐败。为什么不通过修律来弥补一些不足呢?这是执政者的过失,正如叔向反对法律条文的固定化,而坚持司法官吏在礼的指导下享有较大自由度的定罪量刑制度(《中国古代经义决狱与司法公正》,高其才,罗昶)。

    至于原心论罪和文化专制的关系,我想文化也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考究。看来制度之利弊,实难分出高下,所幸是这江湖之中,留待武力与智慧去解决。   

编者按:

      侠客行我只看过一遍,但印象很深.,特别是书中对石破天的情感描写。《侠客行》自然是一部极为好看的、引人入胜的小说。然而它的真正的文学、艺术及其哲学与文化价值,则正藏蕴於这「好看」之中。正所谓雅俗共赏,值得再三读 之,依旧会意味无穷。而原心论罪"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看重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效果。这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的弊端,它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文章中例证丰富,论证有力,逻辑性较强,引用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道理说明也很清楚。

                                                                                  编辑:江浪才尽

                                                                                          2008-4-5

上一篇:反霸位宣言 下一篇:白鸦答大学生诗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