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那一堵墙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数学老师屋里的一堵墙。它没什么特别,相反,它毫不起眼。白色的墙已开始发黄,斑驳的墙上刻满岁月的痕迹,粘贴着的两张纸也已陈旧泛黄,写在上面的字迹有些已模糊莫辨,仔细看的话,能辨读的字很工整美观,个性的楷体颇有书法家的意韵。  

吸引我的是墙上挂着的那把尺子,它或许是屋里唯一的“装饰”了。尺子是半圆形的教师用尺,清晰的刻度与这墙、墙上贴着的纸格格不入,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仙子般,丝毫没墙的破旧之感。尺子是挂在钉在墙上的钉子上的,似乎是担心钉子生锈了会脏了尺子,主人还细心的给钉子裹了一层布。看出老师对这“装饰”是关心呵护备至的。  

不是没想过这儿的教学设施很缺乏,只是没料想他们如此对待他的工具。那尺子仿佛是身份高贵的上宾,被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擦得干干净净。或许,是因为那尺子对屋主来说确实很珍贵;又或许,珍贵的,是老师心中的“尺子”——教育。  

他屋里唯一象征教育的便只这尺子了。它是一种希望。它挂着的一天,孩子们都能学习长度、宽度和角度;它挂着的一天,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就能得到一丝丝满足,那些因贫困而空虚的心就能得到一点点修补;它挂着的一天,就有教育。  

超越了物象本身而存在的它,鼓励了多少人?  

回想我们上学时用的投影仪等多媒体,它们又是怎样的角色?  

恐怕不只是尺子这么简单了。  

我们用尺子衡量物质的长度宽度和角度时何曾似这老师般用以衡量教育呢?教育的长度是多少?它能持续多久?教育的宽度是多少?它的影响能多广泛?教育的角度是多少?它有哪些反作用和动力?  

物质生活充裕的地方可曾有这般仍把教育视作培养有用人才而非应试机器的希望,可曾这般珍视一把尺子,只为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可曾思考过“教育的真正含义?  

环境不是限制教育的绊脚石,它有时给予真正的求知者去寻找去探索教育更为强大而坚韧的力量。(图文/吕靖雯)  

上一篇:“爱心飞扬”服务队队员黄婉玲心得之二 下一篇:“爱心飞扬”服务队队员黄婉玲心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