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烟的空间
点一根香烟,慢慢地吸进肺里,再轻缓地吐出那灰白的烟,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过程。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年复一年都在延续的动作中,有谁会想过,每个人在从不沾到难以释手的过程中,都有着那些不同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烟不离手,为世人共知。他点燃一根烟,可以想到为革命而必须长征,也因在那根烟中,他更是悟出革命是《星星之火,可以燎燃》,久而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亦以如此,虽不说邓小平理论是从吸烟中渗悟,但其思考问题过程中,往往会习惯地划一根火柴,点一根烟,然后在这一根烟的过程中静思。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在国产的每种烟的烟盒上都有标示,但为什么还是那么多的人吸烟呢?不相信吸烟有害健康的人,就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作例子,拿他们的高寿证明吸烟的无害。但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群;更多的人明白,吸烟确实有害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以及烟草本身所含的尼古丁,是一种高强性毒物。但大家还是吸着,因为那些所谓的“毒物”,它的含量少之微不足道,危不致命;并且,在吸收过程中,这些毒素已在吸收过程中,被人体本身的抗体化解。对于一个无重病或者染上的病不是特别排斥吸烟的人而言,短时间内,对身体的危害可谓察之于无形。
因为吸烟,从而产生了“烟瘾”、“烟杆子”等新词,无论词意褒、贬,且也先不谈吸烟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从文化发展上来讲,是进步。
对于为什么要吸烟?很多人会想到“烟瘾”这个词,但其实不然,在我所访问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烟瘾而吸烟的支持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从开始不会吸到习以为常,各人从不同的原因开始吸上第一根烟。这其中,有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吸,用我们当代人的普遍心理学分析,很小就会吸烟的人,多半是“坏孩子”。嘴里叼着一根烟,让同龄人觉得他很拽、很酷,从而无人敢欺负他。再长大一些的时候,看到中学生躲在厕所里吸烟,会让人觉得他们不思进取,与“好”渐渐偏离;到高中的时候,很多男生已敢在放学后,在有老师路过的地方吸烟,我们不会再用很怪异的眼神看他,也不会害怕他有多拽、多酷;因为,如果他很拽、很酷、很爱欺负人,那他也不会有机会与你同在这么好的学校,或者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残不忍睹的学校。到了大学,吸烟成了一种时尚;之前,吸烟、喝酒、斗欧和谈恋爱都是学校死死把持的几大戒律,到了大学,这些曾经让他们久久蒙在神秘面纱里的东西,终于得到揭示,且一触即发,不可阻挡,像决了堤的洪水,汹涌地奔向大海。无论是走在大学校道上,还是回到宿舍,我们都可目睹吸烟的大学生。到了社会,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群体更加庞大,上至总裁、董事长,下至清洁工、民工,甚至“乞丐”,吸烟者无处不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求,股市的产生,从而谛造了“股民”这一个新名词;吸烟者听了很不爽,于是异口同声宣称他们为“烟民”,这个曾经在“禁烟”中被封存了上百年的名词,到了今天,再次掀起新潮。并且,这个群体的庞大超乎寻常。
“你为什么吸烟?”
被问到此问题时,有人回答:
“因为我吸上瘾了,已经很难戒掉。”
这只是很少一部分吸烟者的答案,赞同的吸烟者多半是年纪较大,烟龄十年以上。
“因为事业和社交的需要。”
这样的答案,也只是为数不多的吸烟者所赞同,或者是因为在吸烟者当中,富人或者事业大成者所占比率不大,又或者事业和社交过程并不一定非要吸烟罢。
“因为习惯了这个动作,闲下时就会自然地点一根烟。”
这个看似不是的答案,赞同者居然不少,几近占到1/5。
“因为我可以在吸烟过程中考虑(很伤脑筋的)问题。”
有前车之鉴,应声者自然高呼,这样的回答,所占的比率显然要比前者多得多。
“因为有时很烦,事业、家庭、感情上的问题不得不去想,脑子难得有一刻的平静;吸烟过程中脑海会停止一切思考,从而得到片刻的宁静。”
这个答案也极其普通,但在我所熟知和调查的人群中,农民、打工者、失业者、公务员、创业者、公司主管、企业高层等,赞同此说法的吸烟者竟高达40%。由此可见,一刻宁静多难求!当然,对于为什么会吸烟,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就在这一根烟的时间里,我们想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
“酒文化”为中华几千年传承至今。且不从科学角度评论喝酒的好与害,但世人皆知,国家某报纸或者某媒体,甚是政府机关经常会对每年酒后误事、乃至丧生的人数作统计,却没听说他们对吸烟后误事、丧生的人数作统计。因此,国家政府不得不把“严禁酒后驾车”写进法律,但我们却没有看到“严禁烟后驾车”的法律条例。中国的吸烟正史尽管历数不过数百余年,却得到了普为家常的发展,不能不说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内涵,一种社会需求和动力。
“吸烟有害健康”这六个字,让吸烟者永远铭记于心,让未吸烟者理智拒绝。但是,当你误入烟界,苦受烟尘、感悟烟魂,直到走离烟界,你才会真正地领悟,在一根烟的空间里所包含的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