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大学一课

 

又是一堂不一样的学校教育课。  

课堂上老师认真的讲着课,突然一个小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看见我的同桌在做小动作。”而此时,作为老师的你,你会如何处理那个在做小动作的学生?严厉批评抑或下课后进行单独教育?而更为重要的是,你会如何对待那个打小报告的学生?这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与学生相关的问题,体现着你的师德。  

最近我们在讲教育的功能,20分钟的自由发言。有人提出:“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历经诸多成绩与荣誉后,却选择了出家。针对这种现象,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那时候,我一阵激动,站起来发言,谈着我的感受,却在不经意间落泪了。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真情流露,那刻的我知道,我为自己骄傲!现在的我,知道我要的世界,我要的大学生活。

今天,老师又特意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就“人生的意义”这一话题一起探讨。用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和吴刚月宫伐桂树的故事引出问题。有人说,他活在对家人的责任中。因为承担着一份爱与责任,所以在现在的大学路上,明白,即使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心头的那盏明灯还是能为你的路途带去光亮的。也有人说,既然我们是师范生,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基本确定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成为一名教师而努力……  

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样一个困扰人一生的问题,总是让人探索生命的真谛。余华的《活着》话出了他的人生态度,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也展示了平凡人的活法。我很少会有意识的去思考这样承重而很实际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就这样由童年、小学、初中、高中走到大学,好像一切都是分数在牵引着我的生活。生活似乎就这样,不需要考虑太多。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也没有太大的抱负,平常又平凡的活着,但谁又能否定我的生活呢?没有,除非你自己首先对自己说“不”。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不时的外出,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舍友的关系,同班同学的关系,你周遭的人和事……或许我们已经疲于应对这些复杂的人事,但生活终究是光明的。上着文学理论课,我发现自己是个文盲。上着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我觉得,语文里的世界好美。这样的精神享受,敦促我,去图书馆看书吧,你要谦恭的像个小孩子。  

因为活在中国,逐渐长大成熟的我们,会懂得,我们的生活与家庭责任有关。因为活在当下,肩上的重量越重,就越接近地面,我们的生命也就越真实。因为我们是所谓的90后,所以我们就越想证明,我们不是被标签的一代,活力,激情与有追求才属于我们。  

当我说迷茫时,想想我曾经一路拼命只为考进大学时的那份付出。诚然,生活不可能是天天洒满阳光,我们都无法避免狂风暴雨,但请别说,就这样吧,就这样过吧。别人对你的看法很重要,但只是当你意识到,你必须改进。活的自然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把自己和“悲壮”连起来,也不必担心,因为每个人都很忙,我们没那么多观众。别人的观点,听一点就好!心中秉承着信念,找出自己要的世界,多给自己信心与勇气。劝人坚强难免残忍了点也无奈了点,可还是要坚持。难过时,含着泪也要微笑,坚强的走下去!

【编者按】:作者谈了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深刻感悟,值得大家学习。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没有感动的教育便是遗憾的教育”。教育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教育。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责任编辑:洋洋

上一篇:发 下一篇: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