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特刊·访谈·专题

特刊·访谈·专题

  • 广东海洋大学蒲公英服务队暑期支教|安全演练

    广东海洋大学蒲公英服务队暑期支教|安全演练7月24日下午广东海洋大学蒲公英服务队在雷州市白沙镇桥东小学的暑期支教活动中进行了一次安全演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此次支教在日常的课程中安排了安全教育课。蒲公英服务队队员向校长了解到,桥东小学每年都会开展安全演练,但由于形式简陋,孩子们并不重视。因此,蒲公英服务队队员们集中所有的学生,反复强调安全演练的重要性,并且请部分学生做示范,纠正某些学生不规范的逃生姿势。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学生们都承诺会严肃对待此次安全演练。在警报铃响后,同学们迅速地以标准逃生姿势在走廊集合,并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地下楼,不慌乱、不玩闹,整个疏散过程用时仅一分四十秒。演练结束后,校长对演练结果十分表示满意。他表示,学生在本次疏散过程中与以往的状态完全不同,显然是认真严肃地对待本次演练。由于雷州极少有地震,学生对于地震的危害难以深度理解,对地震缺乏警惕,也没有足够的地震逃生知识。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安全演练,万一果真不幸遇到危险时,能够减少慌乱,保持冷静,尽量保护自己。图片..docx

    2019-08-28 13:52:45 作者:陆晓泽
    • 0
    • 9542
  • 寻梦三下乡/相约博物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的魅力

    寻梦三下乡/相约博物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的魅力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16日电(通讯员林文杰汪婷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开展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学子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导“赴南京市探究绒花工艺实践小分队”共六人前往南京市,参观南京民俗博物馆和南京市博物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使南京绒花这一非遗工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思考与现今社会更加符合的传承方式,在保持绒花现今的工艺下寻求更好更广泛的发展。8月15日上午,“赴南京市探究绒花工艺实践小分队”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开展调查,小队成员在进入博物馆之后找到了赵树宪先生的绒花工作室,一进门,就看到赵树宪先生正在做绒花,身边还围着几个对绒花感兴趣的游客。外面虽烈日炎炎,但依然抵挡不住游客对绒花的热情。  赵树宪先生制作绒花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林文杰位于南京民俗博物馆的赵树宪绒花工作室具有全套绒花工艺操作和设计能力,绒花艺人赵树宪是南京唯一仍从事绒花制作的艺人。我们去往的工作室中挂满了绒花作品,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发簪、饰品、熊猫、丹顶鹤等等,真是美不胜收。一个大概10平米房间里,赵树宪老师和他的徒弟们静心制作,不被外界所扰,沉迷于制作绒花,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细心的过程。通过和赵树宪老师交流,小队成员了解到他坚持绒花制作40余年,赵树宪老师认为绒花特殊及复杂的工艺决定了绒花的传承需要整体工艺的保持。在此,赵树宪老师严厉谴责了那些造假行为,老师认为工艺可以创新但绝不能出现造假。造假行为不仅对非遗工艺造成了冲击,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赵树宪老师认为如今绒花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绒花的工艺极为复杂,也造成了绒花难以批量生产。志愿者们结合赵树宪老师的想法调整了宣传思想,该种工艺是无法大规模生产的,或许这正是该工艺的魅力所在。小队成员与赵树宪老师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网林文杰博物馆了解绒花相关信息当天下午“赴南京市探究绒花实践工艺小分队”前往南京博物院内的“非遗馆”开展调查工作,在南京市博物院的非遗馆,传承千年的非遗项目在这里焕然新生。当天天气炎热,但是前来馆内参观人员非常多,大量游客前来感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在南京市博物院中的非遗馆,小分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讲解员介绍了绒花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也从中了解到自二零零六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在非遗馆内,也见到了不少栩栩如生的绒花工艺品。馆内绒花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汪婷婷南京绒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走进生活,以更加“接地气”地方式实现着“活态传承”。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使小队成员了到绒花制作工艺,也学习了其背后的历史,看见了一位位大师背后的精神。绒花是一种艺术品,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小队成员博物馆前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汪婷婷

    2019-08-27 12:12:07 作者:汪婷婷
    • 0
    • 9540
  • 滁院学子赴广德县调研宣传古建筑

    滁院学子赴广德县调查宣传古建筑+滁州学院+施艳+17856006138.docx

    2019-08-26 10:30:32 作者:施艳
    • 0
    • 9532
  • 三下乡队员心得1

    虽说基地考察、前期准备、招生等一系列工作已经意味着三下乡开始了,但是开班仪式对于三下乡另一个主角才是意味着开始,意味着他们要与我们共同度过这十多天。在各个班的班主任的组织下,学生们有序的排好队,在主持人的宣读下开班仪式正式开始。学校校长讲话中对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以及对我们墨缘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支持和鼓励。还提及“墨缘”,墨代表知识文化,缘是缘分,是知识让我们之间有了文化,对我们的队名十分赞同以及认为其意义深刻。之后,每个班开始班会,由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羞涩的样子感觉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但是他们都能克服顺利的完成自己的自我介绍。选好各个班干后,一些班里的安排也要由这些班委同班主任去完成,当然还有各个学生们。劳累的一天,充实的一天结束了。

    2019-08-23 17:01:00 作者:何白丹 胡嘉乐
    • 0
    • 9529
  • “海大筑梦团”|千年和谐四姓氏,五祠并峙一古村

    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杉洋村余、李、彭、林四大姓先后在杉洋兴基立业,成为大姓旺族。千百年来,四大氏族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共同传承中原文化,形成杉洋独特的祠堂文化,被专家学者赞为“全国罕有,全省独有”。8月21日,“追寻初心服务宁德”百校千生闽东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东海洋大学“海大筑梦团”的实践调研第五站选择了杉洋村的祠堂文化。在村干部良叔带领和讲解下,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传承千年的蝉林祠。蝉林祠是五代祖余褐创建的余氏蝉林祠,坐落于狮岩山麓,背靠“蓝田八景”之一的“狮岩积雪”,面朝同为蓝田八景”之一的“马首嘶风”。蝉林祠为杉洋宗祠之最,有1千多年历史,占地3300平方米,历代有重修,主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前后四进,轩昂肃穆,气势恢弘。大厅上方“旋天拱斗凤凰池”造型尤为精巧别致。祠内宋徽宗“檀越主尚书堂”直匾、朱熹“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草圣大书的对联,清代邵武学者余元昂臂书“豹变南山雾,鹏搏北海风”诗句,十分珍贵。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为余氏祠堂题写的匾额和对联,增添新的光彩。据悉,蝉林祠取蝉林科甲之意,立于祠门前的数十对历代科名旗杆碣蔚为壮观,每个旗杆碣由二片雕刻精美的石板,呈三角形对顶而成,石板上刻有中了科名人的姓名官职等,以此旌表,也为了激励后人学习他们,争取也能跻其列。可见祠堂不仅在记录着宗族的辉煌史,也十分重视教育,成为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离开蝉林祠,我们来到了凤林祠。凤林祠是杉洋李氏宗祠,坐落在杉洋西南凤林山麓下,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枕西北面东南,祠后层峦叠翠,祠前秀水回漩。祠为宫殿式建筑,三座透后,高阔敞亮,宏伟壮观,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三向围以风火墙,前为檐牙风雨墙。祠埕立有32副旗杆碣,埕右下方竖着7根圆形或方形的石柱,酷似华表,为历代科试登第碑刻者所献,至今保护完好,堪称一绝。祠正门两侧石鼓一对,大门上有匾额“李氏宗祠”。祠为木结构,歇山顶。祠面檐牙风雨墙,皆为泥塑花鸟草木装饰。进入祠门,是走廊和天井,走廊横槛雕梁画栋,两侧油柱漆户;天井培植盆花,左有百年丹桂,右有丛生腊梅;中有功名石。回首则见“尚书事”金字直匾。举步前座,左右两侧分别是宋元两代古碑石两块。移步中座,“状元及第”鎏金直匾悬于正中,顶为工艺精湛、风格别致的藻井。梁间悬有“科名登第”、“文臣武职”、“清廉官宦”等牌匾。正中墙前是入闽始祖李诲及夫人彩塑,左右神龛供奉历代列祖灵牌。两庑设“像贤”、“名宦”、“褒功”、“节孝”四堂,祀其香位,纪其功劭。后座大柱皆为覆竹楹联,名家撰书,其中朱熹墨迹尤多,如壁上的“忠、孝、廉、节”。三柱楹联,其中“柱史编经传道德,天潢著望绍簪缨”,记载了杉洋李氏宗祖的功德。宗祠既是厚重乡土历史的展馆,更是宗族文化直观的再现。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领略和感受到杉洋厚重的宗祠文化,更加坚定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

    2019-08-23 00:10:50 作者:海大筑梦团
    • 0
    • 9556
  • 资助入人心,“暖光”在路上

    ——岭南师范学院“暖光”社会实践队国家资助和助学政策宣传   2019年7月14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岭南师范学院“暖光”社会实践队以入户调查的方式深入到廉江市黄寮村践行2019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三下乡宣传活动。   尽管这天天气炎热,但实践队队员仍然坚持一户户走访,扩大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宣传力度。此时黄寮村里的年轻人不多,实践队主要向家长们进行调查和宣传。家里有孩子的村民们一听说是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宣传,饶有兴趣地问起队员来:“这个国家助学贷款是不是学贷款是不是真的呀?它和那些银行贷款是一样的吗?”“这个国家助学贷款是绝对真实存在的,而且它和普通的银行贷款是不同性质的。”队员针对村民们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方面的疑惑和误解做了详细的解答。“如果我读书时也有这些国家政策就好了。”一位村民仔细地翻阅着宣传资料,带着惋惜和遗憾地说,这句话让在场的队员感到可惜。   现在仍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贫困学子更多的是要靠读书的方式来走出大山,走出贫穷。现今国家的资助政策已不断完善,资助力度越来越强大,无数的贫困学子因为有了国家的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而实现梦想,不必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国家对家境困难学子的扶持政策助力他们突破家庭的障碍,走上梦寐以求的大学路,帮助他们挣脱家庭的压力,无忧无虑地飞翔,奋力飞向遥远的美好未来。   进行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是实际的需要,“暖光”实践队队员说:“我们要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把这些资助政策宣传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希望天下的学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国家资助政策无所不在,温暖与爱永远都在。            

    2019-08-22 16:25:34 作者:梁雨诗
    • 0
    • 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