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散文·随笔·短信

散文·随笔·短信

  • 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高一(30)班  林宛年年岁岁,总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走过这烟火人间。当寒风卷走一切生机,有人看见她从雪中走过。他们说,她淡妆雅致,真美。我相信了。因为见过寒冬里,淡淡的晨光笼罩着山脚的皑皑白雪,如同一位美丽的姑娘,披着素雅的长裙对我浅浅地笑。我倚于窗边,晨光慢慢地扩散,漫延,直至在那软绵绵的白雪上,点缀出点点晶莹的光。捧着一卷书,忽地便想起孙犁先生说——“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寒冬的夜里,晨光隐于山后,却有一轮月儿挂于漆黑的高空。或许有云,或许是烟,月光像被披上几缕轻纱,淡淡的,轻轻的,柔柔的,像姑娘的纤纤之手,抚过脸庞。院落处,几株红梅在月光下交相掩映,是姑娘指尖上的蔻丹吗?我忽觉这夜色中,传来低低切切之语,也许是双栖楼中的意洞与意映也觉得,此情此景,可堪比《与妻书》中“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之景了吧?渐渐的,屋檐处传来雪化的琤琤之音。当晨光中的朝阳开始对着破冰而汩汩的流水,梳理她美丽的金色衣裳,有人看见那位美丽的姑娘,从青草盈盈的山坡上走过。他们说,她浓妆娇艳,真美。我相信了。因为听过春日里,“雪尽马蹄轻”的悠然畅快,因为见过春日里,漫山遍野的花儿全都舒展开娇嫩的笑脸,如同一位美丽的姑娘,披着七彩的衣裳,目光悠然地望向远方。最是眉眼盈盈处的连绵峰峦上,接连不断的芒果树,梨树,玉兰树和木棉树高低错落,争奇斗艳。甜香馥郁的芒果花,洁白如雪的梨花,只闻其香不见其踪的玉兰花,明媚如火的木棉花……蜂蝶起舞徘徊,流连忘返于融融春光中。我呷一口青翠的新茶,享受“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的生动惬意。当骄阳烈烈,有人看见美丽的姑娘从树荫下走过,携着“沙沙”蝉鸣,送来一阵凉风,在她身后漾起满池荷香;当果实累累,有人看见美丽的姑娘拾起遗落的麦穗,眺望十五月圆,满怀一片秋思,香山的红叶落在肩上化为一只眷恋的蝶。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岁岁年年,那位美丽的姑娘,带着美丽的心情,足迹踏遍这烟火人间,她有一个同样美丽的名字,叫“四季”。                                                                                                                                                                                                                     

    1970-01-01 08:00:00 作者:菜菜
    • 0
    • 9668
  • 伤逝

                 很多人畏惧死亡。因为恐怖么?群星璀璨的时空,每时每分每秒增添一颗新的星,在手触不到的地方,俯瞰这人间的烟火。人们管人死了是“升天”。因着战争、天灾、人祸、宿命……死亡成了一个极具复杂性的名词,牢牢镶嵌在生命的长河里,一个激灵,一记漩涡,吞噬掉一个个体连带一段生命的时光。我们厌恶死亡,也敬畏死亡。    当死亡降临时,就像《卡桑德拉大桥》里头的感觉,火车正往危险的地方开,车里的人耳边咣咣响——外面有人正把窗户钉死。死亡,给人就是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它是突如其来的,或者是蓄谋已久的,在你还没有所察觉之前,就已经隐身在四周。偶然某一天,阴曹地府里,“时间到”,判官重重一抹,便是生死大簿大笔一记,死“哗啦哗啦”,伴着黑白无常的脚步光临那个活生生的躯体。    一时间,阴森、窒息的感觉如浓云厚雾一般四处笼罩。嚎啕大哭的,捶胸顿足的,悔恨交加的,仰天长叹的,幸灾乐祸的,好奇不解的,谩骂着诅咒着的,呼天抢地的,在生与死交接的瞬间演绎着一出出人间悲喜剧……看破生死的,唱着“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清高调子,高唱离去,留下一阵阵唏嘘。                          一、斯人已逝       第一次嗅到死亡的气息,是在小学六年级临近小升初的那个酷暑夏日。好久不见的爷爷,从医院回到乡下小屋。中药味、烧香味、药酒味萦绕不绝。那些岁月仍久久在我脑海中盘旋。某一天放学回家,踏着考试的沉重步伐推开大门,卸下书包,一股奇怪的静寂扑面而来——不同寻常。不知何时,大抵于一炷香的时间里,婶婶悄悄走进来,附耳一句:你以后没有爷爷叫了。突然,自己一直谨记的生死本体论在刹那间坠落崩塌,一个名字跟着一个名字,在一场风般的记忆里被时光吞噬撕咬,直至体无完肤……一直以为,好人不会死,坏人才要死的,坏人死了如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我错了。神经还没被连接上的时候,生与死的宿命便已像钟摆一样,指向了我家。当一种生命被另一种生命所宣判的死亡降临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我没有爷爷可叫了。从此以后。                             二、冷暖人间    晚上守夜,一豆烛火,影影绰绰,人罩在影里,灯影人影层层叠叠贴在墙壁上,叫分不清喧闹、清寂与哀伤。    十二岁的瞳孔充斥着一片白,上香的磕头的跪拜的,晃一身白的帽子,白的衣服,白的布幔还有那白的腰带,哭声骂声叹息声在屋外盘旋,我把门槛和台阶的相对距离称之为生死。我在门槛里,隔着生死两重天静静看着我熟悉又陌生的亲人。夜很深了,目光不知不觉落在爷爷的躯体上。很多人看过了,在姑姑给爷爷穿寿衣的时候。可是我不敢。爷爷的故事被一把把声音串联起来,只有框架。说是在姑姑很小的时候离家工作去了,家里的出勤任务便落在了怀着孕的奶奶身上。听姑姑们说,生产队时代,奶奶挺着大肚子扛一百多斤的松树,迁村子的时候挑家当,挑石头盖房子的任务也落在奶奶头上。不可否认,在爷爷选择前途无限的工作时,也顺带捎走了一段教育儿女的时光。于是,尽管姑姑们表现出伤心欲绝的样子,也只是欲尽最后的、唯一的儿女职责义务。于我来说,仅存的记忆也只是零星一点,五六岁的时候扛过他的大腿,或是坐在大腿上当马骑,最熟悉的画面是一天爷爷给我买来两块面饼,劣质的,我掰开两半看见连着条条“蜘蛛丝”,便跑到妈妈面前撒娇,不曾想,妈妈骂了爷爷一顿,再后来,爷爷捎来了一个很好吃的面饼。这是童年印象很深的画面,只知吃着爷爷的面饼,不知天高地厚咧着牙“吃吃”笑着。心酸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想,童年无忌的举动其实是挥霍着父辈对小孩的关爱,也许,他是想弥补,来不及奉献的父爱只好移植于他的后一代,只是那些心思,像宿命般永远埋在尘埃下,填补时光参差无垠的缝隙。席上的爷爷头朝外,终于懂得了奶奶不让我们头朝外睡觉的原因。目光终于落在他的脸上,清晰的皱纹脉络延绵不尽,几粒黑斑点缀,营造出安详的韵味,任何人却能读出饱经沧桑的气息。他的双手合十扣在一起,是冰冷的,没有气息,曾经我从这双手接过甜滋滋的面饼。一席铺展,旁边的偌大的棺材,那是涂着大红漆的棺材,深沉的,安安静静立在那里,仿佛超出了生命范畴,仿佛几十年来是为了围绕在这里,就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把席上的爷爷迎上业已预定的轨道……爸爸望过来,两眼对接,我看到他布满血腥红丝的眼,那红,与堂上的棺材相互交接,是期待赋予对方以意义吗?这注定的结果,以永恒的默契定在爸爸的脑海上——无法改变的事实。我想出声,想呼唤,可是未张开嘴,沉重的气息便有意无意堵住了喉咙。也许,我永远不再使用“爷爷”这个词儿了。                           三、唱尽繁华翌日,走上生命的最后一程。三十七度的温热渐渐消逝,人间烟火侵蚀的肌体,喝过孟婆的汤汁,生者与死者隔着阴阳界的桥梁,走向未知的世界。目之所及,一片茫茫白色,白的帽子、衣服、腰带,还有妈妈奶奶头上盘缠的白绳线。隅隅一角处,堆放着旗幡,挽联,花圈等,白纸黑墨挥洒尽先人光辉的人生,赞颂、感恩、哀悼伴着纷飞的纸钱,零落在爷爷最后的安身之处。锣鼓声不紧不慢敲击,繁弦急管中一曲清唱是法师吹响的牛角号声,悠远、凄凉、阴森,丝丝缕缕沁人肺腑,小时无意听到的声音,如今竟在耳畔……火盘里燃着轰轰烈焰,“汽车、宝石、大屋、亭台楼阁、麻将、烟斗”还有伴随爷爷一辈子的“剪刀”,在嘶哑着,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化为灰烬……火光一簇一簇,照着挂满泪痕的双眸——疲倦、凄清、惶惑。夹杂祝福、保重以及一路走好之类的话语,四个远房亲戚抬那口棺材,一步一步抬上车,刺耳的鞭炮声跟在后面,尽可能挥洒斯人最后的喧闹辉煌。想起白居易诗:门前冷落鞍马稀。生之辉煌与死之静寂相互映衬,想是欲给予佛禅哲理的生命真谛。芸芸众生也不过的宇宙之沧海一粟,渺小也。然而,短暂的一瞬也渗透着活着的神奇魅力,“呱呱落地”的一喊便是注定路慢慢而需其修远兮,或忙着生,或忙着死。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和老年都是生命的流程,对任何阶段的鄙弃或青睐,都是对于造物的大不敬,是肤浅而愚蠢的势利。生活的剪刀啊,从来是按照自己的心思裁剪每一个人的命运,然而生命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畏惧或是蔑视死亡是不可取的,你有看到落日余晖的美丽吗?你要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啊!支撑着走到火葬场,青烟升起,奶奶身体触地的一刹那,我终于听见了人生落幕的声音,清脆而掷地有声。                                                          文:黄惠燕                                                        

    1970-01-01 08:00:00 作者:黄惠燕
    • 0
    • 9740
  • 对着你们,试着想说些什么

          桅杆下的那顶风的帆早已碎了,所有人的眼睛,却只是盯着帆,却不能理会我的诗,也不愿理解那就是我的真言.    当一个男生追求你时,进行拒绝的方式太多了,但我从不认为,说出我不喜欢你这句话,便是最好的措辞,所以我从不会说出那样一句话,   淡淡的喜欢,应该对每一个人都施展吧,因为只有做到了那样,才会让自己心胸开阔,[豁然处世,诚然待人,     而深深地喜欢呢??也许就是淡淡的爱了吧,这些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去研究的吧,  相爱,一旦没有达成协议,一旦没有成功,就注定会成为一种伤害!未成熟的果子是青涩的,所以,我拒绝你们的好意,也拒绝那一份等待,毕竟世事难料,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何必让一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呢??毕竟岁月不饶人,不想让你们在我身上花太多心思,,,做人还是现实一点     何况漫漫人生多问号,青山处处留叹疑,事物是相对的,标准是浮移的,绝对并不存在,真理亦非简明,世界多么复杂,选择那么艰难,干脆不要选择,这样,,既不是一种伤害,也不会成为一种负罪,各人向自己的梦想奔跑,不是更精彩吗?      因此.,,.朋友,便是最好的一种注释吧     对于过去,那天得知他说了些时,,,我的心纠了起来,,,留下了两个字赠予他,,,-------无耻,,,,,,我明白自己不应该这样大言不惭地唾骂一个人,但我真的是忍无可忍了,是的,,我很坚强,,却多么想诉一下这痛楚,,,,只是没有听众,,,所以只好言罢,!柔弱的一面曾坦露过,也许,只是因为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吧   如今,,席已散,幕已落,一切都没事了,清楚了自己人生的方阵图,哪管别人胡言乱语,我只会拒绝你们,因此我不会让你们等我..更进一步说,仍然是朋友   谢谢你们,一直对我的厚爱,泪盈盈欲坠,却不见你拂拭的手,   也许,从友谊发展出来的爱意,,一旦击灭,连朋友也会做不成.   现在,深深体会到了过去经历中隐藏的好处,整个心态也就会完全不同了,就不会再对自己的过失充满憎恶,也就能得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采取下一个步骤,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失去了所有,,但绝不能失去自我!!!!

    1970-01-01 08:00:00 作者:伊茵子
    • 0
    • 9675
  • 秋日思绪

       霪雨霏霏的季节,秋风吹拂着异样的心情,思绪像落叶般飞舞,我独坐在窗前,默默感受秋的气息……    有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有人说秋天是感伤的季节。或许真是这样,每到秋季,一阵莫名的萧瑟便起,怀旧与愁绪接踵而至。中国的女人给了秋太浓厚的色彩,仿佛生命中一切的暗淡、无奈、悲哀、喜悦都只在那个纷乱的季节。    秋天是离别的季节。在暑期将尽的时候,在外地读书的好友回来了,太久没见,还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倾诉,他已告知明天就要走的消息。我暮然,恍惚间只发现我们已在挥手告别,望着他那消逝在濛濛细雨中的背影,我的心中似乎多了一份对秋的领悟。    秋天是枫叶飘零的季节,或许那是一段生命的终结,或许那只是一段蜇伏,孕育下一个季节的辉煌。奶奶去世的消息似乎给这个荒芜的秋季更增了一份不平常的阴霾,望着灵柩中外公两颊深凹的脸庞,不记得当时我是怎样的表情,只知道我的泪在刹那间流到了嘴旁,我知道,我能阻止想哭的冲动,却永远无法让泪水停止流淌。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渡过的,没有微波荡漾的澎湖湾,没有海浪逐沙滩,甚至没有什么儿时的伙伴,能回忆的只有奶奶坐在门前逗我笑的场景,当回忆被永远定格在那一刻时,一切似乎只是惘然。哲人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对秋天多了一份生与死的思考。    窗外,灰色的天,正下着濛濛的雨,本就凌乱的思绪,让这雨下得更无条理。独自走到窗口,望着城里拥堵的路,挤着忙于生计的人们,他们着各色雨衣的身影,像一粒粒找不到位置的棋。阴冷的寒意浸上心来,淹没了那些紫色或蓝色的记忆。这世界繁华太多,人影交错,擦肩而过。人海茫茫,我在找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还记得《红楼梦》开篇便道“浮生着甚苦奔忙,”人生在世,总是在奔波劳累之中,又有几人能在喧嚣中安静地想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思绪飞扬。也许我要感谢秋季,因为秋季是静心思考的季节。    忽然,雨停了。不经意间,看到窗前一片浓绿的叶片正轻轻地飘落。此刻我才发现,万千思绪也如落叶般静静逝去,只剩下一个单调的秋季。 

    1970-01-01 08:00:00 作者:小马
    • 0
    • 9765
  • 梦•人生

       梦,折射出心灵的缤纷。   梦,牵引着飞翔的路线。   梦,燃烧了心中的火焰。   乘着千年的兰舟,划破一江春水,蓦然回首,梦,化作一缕轻烟,萦绕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屈原,放逐而吟出了《离骚》,纵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奈何君王无道,最终投入汨罗……如今,“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仍令我们振奋。因为这是他的梦。   我是谁?蓬蒿人?酒中仙?还是……哦!我是楚狂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如瀑布般坦荡,醉生梦死充斥着他的血液,不停地激荡……做神仙也不过如此!哈哈哈……他就是李白,豪放的梦敲打着他的心扉。   …………   幼年时的梦,是坐在藤条秋千上,听着妈妈讲故事,欣赏着天边受了挫折的阳光——彩虹。   少年时的梦,是把思想、志向、道德等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汇成一篇篇奋斗的乐章。   青年时的梦,是修身齐家,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中年时的梦,是尽忠孝之道,既要为国家服务,又不能忘了年迈的双亲。   老年时的梦,是在夕阳下回顾一生,和老伴相亲相偎……   人生是一片心湖,梦是心湖上的微风,让心湖荡起一圈圈涟漪。梦是现实中提取的,他无形,无言,却有一种特别的韵律。每个人的心湖上都有一缕微风,它能让这片湖不再单调。   一个个的梦汇成了人生,一切的荣誉,都会过去,一切的财富都将消隐,一切都将由精彩到平淡,由激荡到安详。而心,却应该有一个永恒的定义:积极。只有用积极的心去面对一切,这无数的梦才可以串成坚实的人生。

    1970-01-01 08:00:00 作者:小马
    • 0
    • 9643
  • 夜的遐思

       夜,蒙胧,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喜欢在如此的夜里行走,因为这样,自己仿佛也变得蒙胧了。    今日重又踏人这样的夜里,心,仿佛就飞了,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个渴望了好久的地方。有着梦的迷离,夜的神秘。    缓缓走在长长的寂静的街道,纤细的身影在路灯下缩得很长很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凄迷的故事。赶着心头的寂寞,我踏人了一个梦的天堂。在那里面,我像拥有了所有,又像什么也没有,正夜的蒙胧。给我心头留下一层抹不去的惆怅。    抬起头,看见街道旁各家放出的灯光,心一下子又被寂寞包围。仿佛被人围住,逼你说出你不愿说的秘密。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久了似乎还会让人有一种疯狂的冲动。    夜是宁静祥和的。没有月亮的夜,虽然给人感觉有些神秘,有些阴森。但那种可以无限想像的感觉,仿佛是一件美的爱不释手的珍品。这样的夜晚,给我一种独处的快感。    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这样行走,有月的,无月的,都给人幻想。有时在想,白天那么忙碌地过去了,浪费了许多,也忽视了许多。夜晚是宁静美好的,却让它在浑浑恶恶中流逝。是白天太忙碌了,以致于让我们疲惫了,忽视了,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于在夜幕将领时便悄然隐去?也许你是在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盼望新的曙光。却不知,在新的曙光到来时,我们又随着它重复着忙碌……    似乎只有在晚上才能躲避那所谓的喧嚣,似乎也只有在夜晚才能感到内心深处的渴望。是生活让我忘记了,还是为了生活而无法顾及了?不明白为什么总向往那份宁谧,是内心深深的渴望,还是厌倦了生活中的喧嚣后的幻想?    梦一样的夜,蒙胧,神秘,给我一种祥和的遐思。

    1970-01-01 08:00:00 作者:小马
    • 0
    • 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