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 感天动地

感天动地

  • 黄金72小时66岁总理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

       (图片来自互联网)  温总理的72小时,是给灾区带来生机与希望的72小时,他的行程表始终指向“第一时间”。 12日下午,刚刚从河南考察完农业和粮食情况抵京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折返机场奔赴灾区。 12日晚8时,在前往震中的路上,在得知前方道路受阻的第一时间,温总理在都江堰搭起指挥部就地部署救灾工作。 温总理总是在结束一地工作的第一时间就赶往下一地点,步步向震中地区靠近。 14日下午,当第一批空降勇士成功着陆汶川的消息传来,温总理又在第一时间乘直升机直飞汶川。 几乎所有网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总理已经身在哪里了。因为总理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杆指引着生机和希望的精神旗帜。动作的迅速,说明了思路的清晰和意志的坚决。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温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他要夺取时间:“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他要钢铁意志:“有一线的希望,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他的动员令果决而断然,“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温总理的72小时,是为灾民带来勇气和信心的72小时。温总理爬上残破的断墙向聚集的灾民喊话:“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会放松!……” 温总理透过废墟的缝隙鼓励受困的孩子们:“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温总理在汶川用沙哑的声音告诉大家:“中央没有忘记这些地方!” 不眠不休的总理依然步伐快捷地穿梭于抢救现场、避震人群、幸存孩童中间,他不停为灾民传递着勇气和信心。一个细节让人难忘,当温总理在向灾民讲话,鼓励、安慰大家时,他身边一位当地干部那么自然地靠近过来握住总理的手,就像抓着自家长辈的手,静静地从那只温暖的手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温总理的72小时,是为中国带来安慰和感动的72小时。强震来袭,大地重创,痛在人心。面对毫无生机的遍地尸骸,面对哀哀哭泣的受灾百姓,面对顿失双亲的无依孤儿,甚至面对全国满腔悲怆的民众,如何来安慰?如何能够安慰?然而,面对这巨大的民族心灵创伤,温家宝给予了最贴心、最有力的抚慰。 看着灾后惨况,温总理老泪纵横,用感同身受的泪水冲刷着人们郁积的恐惧和悲伤。 在破毁的山路上,温总理揽着遇救的女童,慈爱地亲吻她们的额头,为她们抚平幼小心灵的伤痛。 温家宝握着小孤女的手,一字一字地说:“你们幸存活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   温总理的72小时,时刻与全国人民心血相连。温总理的72小时,感动了所有善良的人们。短短两日,海内外爱心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血捐物,捐赠物资款项瞬间便达近十亿元。海外媒体也罕见地盛赞中国救灾行动和总理身先士卒的杰出表现。 人们在电视里、网络上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微颤的唇角、花白的鬓角,无数网民在用手指敲击着对总理的心疼。“温总理,您休息一下吧!”“总理您多保重!”“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总理而骄傲!”一位网友从现场发来消息说“总理摔倒了”,“总理的手臂擦破了”,网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了,立时无数跟帖追问总理情况。网上网下、前线后方随时互动,人民与总理同悲同忧,汇聚出齐心共抗时艰的更加强大的力量。  黄金的72小时正在过去,温家宝总理仍在为了人民奔波,不离不弃。5月15日14时28分,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72小时。在这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的积极报道更让海外人民看到了一位亲民爱民的好总理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中欣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724
  • 地震中最伟大的母亲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660
  • 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新华网德阳市汉旺镇(四川)5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孙闻、田雨)“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800
  • 地震时刻,父母用身体筑成“生命之墙”

      ■新快报特派记者 王华平 徐晨华 昨天上午,获救3天后的宋馨懿第一次笑了。5月14日上午,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馨懿,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的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47个小时后终于获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在她被送去急救的途中,人们纷纷让路,包括当时正在灾区视察的温家宝总理。由于馨懿的右腿长期受到压迫,已经严重坏疽,医生不得不将其右腿进行截肢。目前,小馨懿的生命体征已经基本正常,正在逐步康复之中。 地震时刻,父母用身体筑成“生命之墙”13日,已化为废墟的北川县城,救护人员在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发现一名眨着大眼睛的小女孩。已经遇难的年轻父母脸对着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之墙”。据负责救援的红军师装甲团的官兵介绍,他们在13日8时左右就发现了这名小女孩,但整个移位的墙壁压在小女孩和遇难的大人身上,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 不作美的天公又在13日下起了大雨,救援人员一边给小女孩遮雨,一边拿来牛奶、方便面等食品给小女孩补充营养。随后,救援人员开始连夜展开对小女孩的生死大营救,14日9时40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将小女孩从危墙下面抱了出来。这时距离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7.8级地震已经过去了43个多小时,顽强的小女孩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随后,解放军官兵立即将小女孩紧急往城外转移。在转移途中,经过多方人员紧急救治,10时15分,担架来到了道路中断的三道拐处,只要翻过这里就可能遇到救护车。在道路中断的地方站着一群人,抬小女孩的担架员还是和其他类似情况一样一边高呼“让开、让开”,一边急速地往前冲。人们让开了一条路,而人群中还有正在灾区视察的温总理! 温总理来到小女孩身边亲切地进行了慰问,由于病情紧急,担架并没有过多停留就继续往前。仅仅两分钟后,10时17分,小馨懿就被抬上了来自洛阳协和医院的救护车,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截肢手术,医生护士忍不住流泪小女孩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最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小分队负责救治小馨懿。据报道,参与抢救的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卫华说,由于在废墟下时间过长,送到医院时,小馨懿发生肺部感染,很快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随时有窒息可能。 医疗队员在第一时间为小馨懿吸痰并做气管切开,上呼吸机,避免了死亡的危险。但当时小馨懿右大腿三分之一已经全部坏死,必须截肢才能保住生命。“手术开始时,所有人都拼命忍住眼泪,但当孩子的右腿永远从小馨懿身体分离后,我们再也忍不住了。”蔡卫华说。 考虑到小馨懿有肺部感染及合并其他感染的风险,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顾民15日晚11时向绵阳市分管市长申请了十多支“罗氏芬”,给她打点滴。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的VIP病房,见到了可爱的小馨懿。小女孩的爷爷宋开云告诉记者,之前媒体报道的“欣宜”的名字错了,其实她的名字叫宋馨懿。 在小馨懿的病房中,她正在护士的悉心照顾下吃着香蕉。见记者来,她眨眨大眼睛和记者打起了招呼,并甜甜地叫了声:“叔叔好!”在柔和灯光下,小馨懿一张红嫩的小脸蛋格外可爱。病床前摆着多束热心群众送来的鲜花和当地小朋友送来的小人书,还有多名小朋友给她画的画。小馨懿的爷爷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和小馨懿的奶奶、护士一直守护着小馨懿,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望小馨懿,这让她很开心。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救援队的护士王文,这些天来一直照顾着小馨懿,“小馨懿非常坚强,这些天很少哭。”王文告诉记者,虽然这孩子很乖巧,但她入院来从没笑过,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静静地躺着,无论你怎么逗她,她要么就不说话,要么就认真说“不要”或“要”。 “今天上午她终于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王文和小馨懿的爷爷奶奶开心地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当地一些小朋友来看她,当她看到小朋友给她送来的小人书时,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特别是看到小朋友给她画的一幅小孩笑脸的画时,她也开心地笑起来了。 小馨懿51岁的奶奶陈告诉记者,小馨懿很聪明,讨全家人喜欢,上幼儿园才3个多月,“她最喜欢的就是跳舞、画画了,不仅会数数,还会用英语叫全家人呢。”陈英对记者说,“就在地震前4小时,她还在我们面前跳了半小时舞呢,但现在她右腿都没了,不知以后还能不能跳舞,而小馨懿则总是说要长大要当画家。”讲到这,在场的人的都格外伤心。 孩子心碎,我知道爸爸妈妈走了据了解,小馨懿的家在平武县响岩镇,她出生于2005年4月23日,刚过完3岁的生日20天。小馨懿的父母都在北川县一餐厅打工,小馨懿刚到北川县一间幼儿园上学。 12日上午10时,小馨懿的二叔带着她前往北川父母处,准备去上学。就在父母带其上学的路上,地震发生了。对于陈军夫妇用生命保住小馨懿的行为,小馨懿和爷爷奶奶都感慨万分。 “我的儿子、儿媳是全村最孝顺的,从来没有和父母吵过架、顶过嘴。”小馨懿的奶奶陈英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他俩用生命给我们留下了孙女,这是我们全家一辈子的自豪呀,而现在,我们只想看看他们一眼,告诉他们小馨懿得救了。”同时,小馨懿的爷爷奶奶也一再希望记者能写上这几句话:“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特别是温总理的对小馨懿的关怀。” 奶奶陈英告诉记者,懂事的小馨懿已知道其父母去世的事情,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希望不要影响小馨懿以后的成长。护士王文告诉记者,前天早上小馨懿一醒来就拼命地哭起来,哭后她告诉王文,她梦见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个山洞里,“爸爸走了,妈妈走了!我知道!”王文告诉记者,随后小馨懿又对她重复着这些话,而这两天来,小馨懿也经常吵着说:“我要爸爸、妈妈!” “她还不时叫我‘妈妈’!”王文告诉记者,这两天很多人都来看小馨懿,她见到男人都会轻轻地叫“爸爸”,而见到女人也会叫“妈妈”。说着说着,年轻的护士王文已潸然泪下。 这两天,全国的民众都希望能领养这个可爱的失去父母的孤儿小馨懿。昨天,小馨懿的家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很想能为她找一个好的家,但这些必须要等要小馨懿完全康复后才会考虑。 昨天下午,记者离开小馨懿时,她还调皮地向记者抛飞吻,并连声说“叔叔再见”。 寻孤本报助养热线 电话:020-87776333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806
  • 温总理在抗震救灾中最感人语录

         川中地震,举国同悲,但我们很快就抹掉眼泪,踏上抢救同胞的征途。灾难降临后,年过花甲的温总理抢在了随时可能爆发危险的抗灾前线,和子弟兵们并肩作战。漫长的两天过去了,我们搜集了温总理在救灾前线说过的一些经典话语。从这些话语中,可以感受到总理对灾区的深切心痛和对13亿同胞的巨大信心:万里长城震不倒,只要双手在,我们可以把灾区建得更好!  1、总理和赶往灾区的登机部队领导讲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这时候,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共和国领导,更是一位面临危难的父亲! 2、“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总理在电话里大喊,说完摔了电话。随行人员说,头一次看到老爷子这么厉害。在抢救现场,年过花甲的温总理,已然哭得不成样子,要知道,1942年出生的他,已经66周岁,比绝大部分前线救灾的人都要年老 3、“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在环境险恶的抢救现场,两鬓苍苍劳累无眠的老爷子一不小心摔倒了,手臂受伤出血,却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一把推开 4、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5、“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6、在灾区抢救现场,老爷子向受困的孩子们喊话:“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而灾区的孩子们也是无比勇敢的,一位左手骨折的小孩子,躺在担架上,忍着浑身的剧痛,微笑着向救灾的战士们敬了个礼! 7、看到广场上摆放的遇难群众遗体,温家宝心情十分沉重,他说:“我给遗体三鞠躬。” 8、“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只要双手在,我们就可以建得更好。”温总理说得没错,只要人在,只要心在,我们会做得更好! 9、老爷子对被安置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的孤儿说: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的学习,要好好地活下去! 10、“我们要第一步救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现在一线的军人已经被下达死命令,必须冒雨解救,前线空降兵是写了遗书再上去的。而截止到目前为止,救援人员已经救出伤员64725名!!希望他们加油抢救,数万官兵已经20小时未进食!却仍在用血肉之手刨救受灾的同胞!  灾难只是暂时的,有这样的好总理,有数万英勇的子弟兵,有13亿坚定、坚韧的人民,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创造奇迹!以上内容网路上摘录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676
  • 黄金72小时66岁总理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

             (图片来自互联网)    温总理的72小时,是给灾区带来生机与希望的72小时,他的行程表始终指向“第一时间”。 12日下午,刚刚从河南考察完农业和粮食情况抵京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折返机场奔赴灾区。 12日晚8时,在前往震中的路上,在得知前方道路受阻的第一时间,温总理在都江堰搭起指挥部就地部署救灾工作。 温总理总是在结束一地工作的第一时间就赶往下一地点,步步向震中地区靠近。 14日下午,当第一批空降勇士成功着陆汶川的消息传来,温总理又在第一时间乘直升机直飞汶川。 几乎所有网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总理已经身在哪里了。因为总理已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杆指引着生机和希望的精神旗帜。动作的迅速,说明了思路的清晰和意志的坚决。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温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他要夺取时间:“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他要钢铁意志:“有一线的希望,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他的动员令果决而断然,“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温总理的72小时,是为灾民带来勇气和信心的72小时。温总理爬上残破的断墙向聚集的灾民喊话:“解放军要多少兵力就支持多少兵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会放松!……” 温总理透过废墟的缝隙鼓励受困的孩子们:“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温总理在汶川用沙哑的声音告诉大家:“中央没有忘记这些地方!” 不眠不休的总理依然步伐快捷地穿梭于抢救现场、避震人群、幸存孩童中间,他不停为灾民传递着勇气和信心。一个细节让人难忘,当温总理在向灾民讲话,鼓励、安慰大家时,他身边一位当地干部那么自然地靠近过来握住总理的手,就像抓着自家长辈的手,静静地从那只温暖的手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温总理的72小时,是为中国带来安慰和感动的72小时。强震来袭,大地重创,痛在人心。面对毫无生机的遍地尸骸,面对哀哀哭泣的受灾百姓,面对顿失双亲的无依孤儿,甚至面对全国满腔悲怆的民众,如何来安慰?如何能够安慰?然而,面对这巨大的民族心灵创伤,温家宝给予了最贴心、最有力的抚慰。 看着灾后惨况,温总理老泪纵横,用感同身受的泪水冲刷着人们郁积的恐惧和悲伤。 在破毁的山路上,温总理揽着遇救的女童,慈爱地亲吻她们的额头,为她们抚平幼小心灵的伤痛。 温家宝握着小孤女的手,一字一字地说:“你们幸存活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   温总理的72小时,时刻与全国人民心血相连。温总理的72小时,感动了所有善良的人们。短短两日,海内外爱心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血捐物,捐赠物资款项瞬间便达近十亿元。海外媒体也罕见地盛赞中国救灾行动和总理身先士卒的杰出表现。 人们在电视里、网络上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微颤的唇角、花白的鬓角,无数网民在用手指敲击着对总理的心疼。“温总理,您休息一下吧!”“总理您多保重!”“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总理而骄傲!”一位网友从现场发来消息说“总理摔倒了”,“总理的手臂擦破了”,网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了,立时无数跟帖追问总理情况。网上网下、前线后方随时互动,人民与总理同悲同忧,汇聚出齐心共抗时艰的更加强大的力量。  黄金的72小时正在过去,温家宝总理仍在为了人民奔波,不离不弃。5月15日14时28分,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72小时。在这堪比黄金的72小时中,66岁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视察7地灾情,召开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用高效、迅速、果断的72小时为中国赢得了强震下拯危救困的宝贵时间。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的积极报道更让海外人民看到了一位亲民爱民的好总理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中欣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