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一头一对情侣相拥缠绵于月下数着花儿一头一对母子相拥蜷缩于破席披着寒风
(三)肖濛第一次发现乐言是在检查内务的前一天。那天天气炎热,肖濛正双膝跪在舍友的席子上,从床上探过身,伸手去够天花板上的电风扇。肖濛用抹布套住自己纤细修长的手小心翼翼地从电风扇的外罩的铁杆间伸了进去,另一只手还得扶住电风扇,让它不要随便晃动。肖濛慢慢移动着手,毕竟里面允许肖濛的手伸缩的空间太狭小了。手被限制得死死的,手背碰到风扇外壳铁杆生锈处马上就被割伤了。但再痛也不及膝盖长时间跪在席子上带来的的疼痛。肖濛的膝盖上已深深印上几道红道道。肖濛感到痛。可是她又能怎样呢?只能尽力把它擦干净。“如果那群检查内务的人一定要挑毛病,我就认了。”肖濛想。乐言不知几时走了进来。肖濛不好意思只打声招呼就不管他了,随口问乐言能否帮她把风扇的外壳拆下来。这样她就不必跪在那里擦了。对于他是否会施与援手,肖濛一丁点儿的把握和期望也没有。乐言竟二话不说就顺着床边的梯子爬上来,伸手去拆那个风扇的外壳。原本把它拆下来并不难。因为在外壳的边沿处有几处开关。只不过生锈了,这些开口处的铁片都牢牢拴在一起,没办法再拆开了。肖濛看着他一手扶住梯子,一手扯住风扇的外壳想把它拆下来,但试了几次,都没有结果。肖濛想告诉他,让他坐上来,试着掰开那个开口处的铁片,或许会更有效。但她什么也没说。一来碍于身份。叫一个学员教你怎么做,乐言是不是那种愿意放低身份的人,她毫无把握;二来如果他接受了这个意见,乐言就必须爬上来坐在床上。肖濛不愿意他上来。反正一开始就不是真的叫他来拆风扇。于是肖濛说算了。可是,他像没听见似的,继续用力地往下扳那个外壳,弄得电风扇“吱咯吱咯”直响。肖濛不好再说什么,就静静地看着乐言。乐言双眼炯炯有神,专注地摆弄着手头上的东西,完全没有在训练场上的那份严肃与一本正经,也没有平常与她们嬉笑打闹时的那份孩子气与玩世不恭。肖濛忽然觉得此时的他双眼中透露出一份近乎淳朴的执著,一份合乎他“最可爱的人”身份的坚定。肖濛甚至觉得乐言此时比在任何时段、任何场合更像一个子弟兵。肖濛当时无法想象这一幕竟是她后来最怀念的镜头:我只是个陌生人。他对我没有任何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的表情没有搀杂任何私心杂念,纯粹得很。在他的神情中,只有对待陌生人的那种平常与坦然,使他内心那份最真的感情显现在脸上,很洁净,像纯粹的蓝天一片,没有一丝白云。就像是用橡皮在涂黑的素描纸中擦出一道白痕。而这道白痕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乐言已经忘记曾帮过一个学员拆风扇的事,他更想不到当时帮的那个人就是肖濛。当时在乐言眼中,肖濛只是他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员而已。除了在训练场上接触,肖濛对他是敬而远之。就算是休息时间,肖濛也是躲得远远的。乐言和班上其他人说笑聊天时,肖濛总是静坐在角落里。他也没想到,肖濛一直在庆幸不是她们中的一员。肖濛认为倘若她是,那么她永远也不可能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乐言这副表情。因为,如果肖濛跟乐言当时就熟悉了,他的表情一定会多了几份关切、多了一些幽默、多了一丝笑意。就不会像现在一样,那副表情很自然,有农村人的那种淳朴厚实的信任感,有着军人为人民服务的那种热心肠与使命感。真的,那一刻,他俩仅仅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陌生人。他们的接触仅仅是那一刹那间。你压根不会去想对方是谁,是怎样的人,职业是什么。更不会去考虑说今后会不会再遇到对方。更不会在乎对方如何看你。因为彼此都只是对方生命中千千万万个擦肩而过者的其中一个,不值得留恋。但肖濛并不是完全没留意过乐言。有时她会看着他和班上的女生说笑,但引起她注意的是乐言满脸的汗水还未擦去就拿着瓶子猛灌水的模样。原来他也会累的。肖濛第一次和乐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的下午是在操场上练习打靶。肖濛所属的小组负责收拾垫枪的沙包和小凳子的。待她忙完时,组员一个个跑去吃饭了,她转身想离开,抬起头,刚好乐言也回过头来。她打了声招呼,低头想走。可是乐言叫住她:“你叫什么名字?”“肖濛。”乐言在点名册上搜索着,肖濛用手在上面帮他指了出来。“肖濛。”乐言念了一遍,抬起头:“你好像不怎么和大家在一块?”“我不是一整天都和大家在一起吗?我没逃课。”肖濛静静地说着。乐言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不喜欢说话,对不?”肖濛抿了一下嘴,没开口。“去吃饭吧?”肖濛只得跟着他走,乐言问了肖濛许多事情,可是肖濛总是回避着。“你怎么总不笑呢?不要那么严肃嘛。”“你们不是说军训场上要严肃吗?”“那休息时间总该放松吧。”“可是我们还在军训场上。”“……”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他注意到的。此后他总是要她一块去吃饭。她总是先溜了。她记得有一次自己才刚在食堂里坐下来,她只是要了碗粥。这时,对面有人坐了下来,是乐言。肖濛往四周一看,并不是没有空位。乐言笑了:“怎么吃这么少?你等一下。”他又买了个包回来,于是他的桌上便有三四个包一杯豆浆。旁边的女生们吃惊地说:“教官您食量真大!”乐言笑了:“这个不是我的。”说着把一个包推到肖濛面前。旁边的女生马上知晓了,都笑了。肖濛此时像被人打了一巴掌那样难堪:“也不是我的。”“是你的。你吃那么少怎么行?”肖濛不想和他辩论,她站起身想走。“坐下!”乐言喊道。“又不是在军训场上,你管不到我。”肖濛面无表情地说。“你还穿着军服就归我管,无论是场内外!”乐言火了:“你不吃完就不准走,我俩都别想走不用去上课了!”旁边的女生被吓到了,纷纷端着碗撤离。肖濛忍住火,很勉强地坐了下来。她抿着嘴,不肯吃:“您直接去跟连长打我报告好了。”“你怎么这么倔呢?场上消耗量那么大,你吃太少了。”乐言的口气软下来了。“别拆我面子。我只是担心你……”乐言开始有点低声下气了。肖濛低着头,她明白乐言并不是存心羞辱她,他不可能知道她的家境和身体健康状况,他应该是无意中触碰她内心极为敏感的部分。但是她不愿意如此接受乐言的“好意”,因为这要她以尊严为代价。她也不愿解释。肖濛完全可以不当回事起身离开,把整个摊子扔给他,但她知道身旁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今天他们两个人之中一定得有个人退让。像她这种无名小卒,一会儿就被人淡忘,可是他呢?思量反复,肖濛骤然觉得这个自以为做了好事的人比起自己更可怜。她咬着嘴唇,像是付出多大努力:“我现在吃不下,带回去行不?”乐言松了口气,笑着说:“随便你。”在军训最后的几天里,肖濛发现乐言对自己越来越关注,让自己负责拿回他的资料夹,提醒他连长下达的通知,训练结束回到宿舍总会接到乐言的电话,吃饭时总要叫她一块去。还好,乐言身边从不缺主动要和他吃饭的人,她总是趁乐言被人“纠缠”之机跑开。结果是乐言总在食堂里一片蓝色的军服里苦苦搜索那个鸽子般娇弱的身影。最后一晚联欢,同班的苏曼音用手碰碰她,把手机递给肖濛。肖濛接过来一看,手机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句话:“在热闹的人群中,我依然嗅到你孤独的气息。”肖濛抿了一下嘴,把手机递回给她。的确,“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无论是在平时还是现在,那种训练之余的娱乐活动所带来的那片热闹与欢乐是不属于自己的。肖濛一直都无法融进。她顶多做个微笑的模样应付一下。但她的内心还是祝福她的同学们能快乐,尽管这快乐没有她的份。溜走的岁月了无痕迹,许多人都喜欢用相机留下那精彩的一瞬,肖濛不喜欢一大群人僵坐在那里等待着摄影师那声漫长的“一——二——三——茄子!”她不喜欢那些很形式化的东西。可奇怪的是她总是得服从于这些形式,并且比形式要求的更加变本加厉。颇有些自虐的意味。肖濛想起乐言要她留下点东西作纪念,留住生命的痕迹。肖濛总是保持沉默。肖濛很想对他说,您是希望您的朋友非得看着一张相片才能想起您呢,还是放在脑海中珍藏呢?倘若有心,无物亦可思人;倘若无心,再多的相片、再多实物性的礼物、再多的赠言也是无谓的。如果思念一个人非得借助相片,那肖濛情愿一开始就让人遗忘。随着时间的流逝,具体的脸开始模糊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团情感的云雾,弥漫心头,挥之不去。“伤疤绝不能露给别人看,不能让别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意让谁可怜。”军训后乐言在周末前后常打电话找肖濛聊天。肖濛总不吭声,听他在电话那头说。十月份的某个周末乐言去找她们,前天晚上就放出消息,让许多人兴奋不已。肖濛那天很早就走开了。中午她才回到宿舍。片片薄云,秋风和煦,白蝴蝶飞舞。那柔弱的生命慢慢地扇动着柔嫩的翅膀,动作是那么地静、轻。似乎稍微发出点儿声,就足以打破自然的宁静。肖濛刹那间感到生命的美好与柔弱,就像苔丝,那柔弱不堪的娇美身躯包裹着一颗饱受折磨的美好心灵。想着想着,心凉了。宿舍电话响了。“肖濛。”声音依旧充满爱怜的意味。“教官。”肖濛是班上唯一在公众以及私下场所都不肯直称乐言名讳的人。“在午休吗?”“没有。”“我来看你们了,我在楼下,你下来好吗?现在午休时间我上不了你们宿舍。”肖濛清晰地听见那边很热闹的声响:“不了。”“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依旧是沉默。“早上没见到你,去哪里了?”“我……看病。”“怎么了?”“没什么。”“内科还是外科?”肖濛迟疑了。她想起前两天接到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信函,请她早上去那一趟。她回过神来:“应该……算是内科吧。”“哦,那你好好休息。今天真遗憾啊!”“遗憾什么?”“见不到你。”肖濛的心触动了一下。肖濛想,见一面又能怎样呢?没必要再上演离别。我不怕离别,我不会难过。我更不会哭泣。我只怕我的过于冷漠会让人心寒。可是在两个小时后,刚刚被触动的心马上如死灰。舍友回来了,说起了乐言:“那家伙还是蛮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肖濛没开口,舍友继续说着:“我跟他说你家境不是很好,吃的又少,叫他多关心你,他做得不错嘛……”肖濛霎时像坚硬的冰石,散发出阴冷气息。当天晚上,肖濛没想到乐言又打电话过来。乐言又询问了一些事情,肖濛一直冷冷地应着。看乐言没有结束的念头,肖濛强忍着悲愤:“您例行公事结束了吗?”乐言愣住了:“什么?”“我请您不要再打电话过来。”“怎么了?”“您不觉得自己这样打电话给我像在例行公事吗?我不要您可怜我。”“你听说了什么?”乐言的语气沉重起来。肖濛摇摇头:“你以为我不知道吗?我憎恨怜悯!我不需要怜悯!”“我不知道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听着,我关心你并不是怜悯你,是你自身让我觉得你值得疼爱……”肖濛冷笑。“肖濛,如果你一定要那样想,我离开。但我只要你快乐。”肖濛突然觉得自己筋疲力尽,她想起早逝的母亲,想起苍老的父亲,想起江少游的沉默……她的声音愈来愈低:“不可能,我不可能快乐……你以为我真的是去看内科?”“我觉得不是,而且我大概知道你去哪里了。”电话那头还是沉默。乐言很担心,他只得说下去:“告诉我,好吗?你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我们刚学了点关于那方面的知识,让我当你的心理医师好吗?”肖濛差点笑出来,如果现在她不是泪流不止而掩住嘴。肖濛哭笑不得:“心理医师?您知道心理医师有多难做吗?心理医师本身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不很容易被心理病人同化的。您自认为有那种能耐吗?小心被我同化了,变成个疯子。”“我没那么专业,那就让我陪你疯好了。”“让我陪你疯,两个人一块疯,你就不那么孤独了……”这句话同三年前江少游说“天涯海角都要跟着你”是一样的,肖濛淡然一笑,知道江少游只是随便说说,不能当真。当时她还为他们的友情可以达到乱开玩笑的地步高兴。但现在的她心潮起伏,既为碰上这样的人听到这样荒谬的话语感到哭笑不得,却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迫切而又纯粹的心意在某种程度上带给肖濛那一刻的感动和温暖。但更多的却是无尽的伤痛。不是真假的问题,而是因为肖濛实在不敢相信还有人会对她这样,还有人肯费心思来慰藉她。当初江少游跟乐言一样,很疼爱她,总护着她,很快,江少游成为肖濛极为重要的朋友。可是,多纯真的友情还是难以抵抗流言飞语的攻击。她始终没想到江少游会如此轻易放弃。三年了,她无法忘怀。肖濛很清楚自己对乐言跟江少游的感情是一样的,是朋友。尽管乐言很有可能只是怜悯她而靠近她,肖濛还是不忍叫乐言陪着她疯的,也知道乐言绝对不会为了她去疯的。乐言是在纯粹地表达他不会留下她一个人。肖濛更害怕:原来自己一直在被人揣度着、担心着,怕你受忽略、受委屈了。您是在尽您最后的努力,在告诉一个在您的眼中还是孩子但又不是孩子的孩子说:这世界还是有人关注你并关心你的,永远都不会撇下你的。因为您知道我害怕被忽略、被遗忘。但是您却忘了,您并不能陪我一辈子。而且您也快离我而去,您能为我做的已经不多了,勉强自己再坚持几天,熬完六月一切就结束了……肖濛想到胃疼痛起来,她抑制不住地喘着气,挂断了电话,任电话不停地响着……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07综合文科2班张龙飞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胡适被视为中国的“个人主义”旗手,他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但同时,他的很多思想曾长时间被人们批判,其中一个针对点就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他所提倡的健全个人主义成为中国现代重要的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也成为国内关于个人主义争议的焦点。胡适在《再谈“五四”运动》一文中有这样的解释:“但我们当时曾引杜威先生的话,指出个人主义有两种:(1)假的个人主义就是为我主义(Egoism),他的性质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利益。(2)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胡适提倡的是自由独立的人格和为我主义的个人主义。他指出社会最大的罪恶是摧折个人的个性,使之得不到自由发展,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应当成为青年最重要的人生主张。他认为,一些人把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当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观来批评,平心而说,“是不公道的,是根据于一种误解”。他举苏俄当时用种种方法来提倡个人努力的例子反驳说,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需要“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同样需要有“独立自由思想的个人”。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个人主义思想。他说,易卜生最可代表十九世纪欧洲的个人主义的精华,是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他的宗教。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有四层含义:一是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二是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三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四是尊重并容忍他。他认为易卜生(Ibsen)的思想最能够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易卜生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先生认为,社会的进步必须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他多次引用易卜生的话说“你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塑造成器”,“你的最大责任是要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他认始终坚信,只有“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他非常重视个人发展的作用,他说“争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曾动情地号召青年:“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救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的起来的!’”胡适提倡的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要存疑,反教条,具有批评精神。他说,我们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要“大胆的假设”。其二是要注重事实与证据,注重“求证”,绝不容许偏见和个人利益来影响个人的判断、左右个人观点,即要“小心的求证”。这种怀疑并非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的,其目的只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是必须“撇开成见、搁起情感”的。这种求证,也并非是主观的臆断,是必须有充分的证据的。他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思想的人:“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知世界‘陆沉’,却要跟着‘陆沉’,跟着堕落,不肯‘救出自己’!”因为:“……却不知道社会是个人组成的,多救出一个人便是多备下一个再造新社会的分子。”所以他说:“……这便是易卜生所说‘救出自己’的意思。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只有自己有独立的意识,才能为群体做事,救助群体。不能因为胡适在“世界‘陆沉’”的具体情况下强调自我拯救,就以为他主张的个人主义是私性的。易卜生强调“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按照胡适的解释,“这种‘唯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所以易卜生说,‘你要想有用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因为前提是“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方法是先使个人成器。除了发展个人能力和追求自由独立之外胡适还认为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是健全的个人主义不可缺少的精髓。胡适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说,“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假如有人说“人生如梦”,那么我们“岂可不振作一番,做一个痛痛快快轰轰烈烈的梦”。他说,“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冒险进取的。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可见,胡适先生是反对消极的人生态度的。胡适先生提倡一个人不但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且其言行要对社会负责。他援引杜威博士的话说,“个人对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厉害”,又引用了范文正在《灵鸟赋》中的话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提倡人们要“敢于说老实话,敢于攻击社会上腐败情形,不肯避‘国民公敌’的恶名”。可见胡适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真精神,也是一种敢于同腐败势力抗争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一种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精神。假如除去这一点,则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个人主义”;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独善的个人主义”。胡适一直坚定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他说:“容忍是很不常见的,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们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们的容忍。“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我们就应该先培养能够容忍谅解他人不同见解的度量”。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胡适所提倡的个人主义,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性的个人主义,而决不是那种单纯从自我利益出发的唯我主义,更不是提倡只是自私自利地追求个人发展,,胡适先生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虽然强调救国要从发展个人入手,但其目的更主要却是要“有益于社会”。我们不能把他的“个人主义”断章取义,不能忽略了胡适先生也是推崇个人应该积极服务社会的,也是提倡社会协进观念的。胡适不但不主张私性个人主义,而且也很反对这一点。差不多和五四运动同时,新村运动在日本轰轰烈烈地展开,波及到了中国,周作人等人参加。新村运动也标榜个人主义,但本质上与独善其身的隐逸生活同,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主要是批评新村运动,文中他重复了杜威的真个人主义的两条,指出新村运动为“独善的个人主义”即为我主义(egoism,或译利己主义),强调杜威所讲的个人主义,即真个人主义,即既具有独立人格、又为社会负责的个人主义。胡适此文针对新村运动个人主义的单纯私性,特别强调个人主义的公性,提出“我所主张的‘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就是‘社会的’新生活”。由于新村运动者也标榜个人主义,所以胡适用“非个人主义”,以示与之对立,但这样的用法欠妥:自由主义者胡适怎么又主张“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呢?他肯定新村的人“完全发展自己个性”(这只能满足杜威真个人主义第一点),他批评的是他们企图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违背了杜威真个人主义第二点)。就是说,新村人忽视了胡适一贯着重强调的个人主义的“公性”的一面:要对社会负责任、不计个人利害、甚至不怕牺牲生命,即强调的是他的一贯思想即健全的个人主义,为社会负责的个人主义,他所以说新村运动者具有危险性,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打出的是个人主义旗号,但不是健全的、完整的、真正的个人主义,而是与传统的独善其身相近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中国读书人具有亲和力,具有欺骗性。胡适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展个人、独立思考、积极进取,以及容忍他人等理念,无疑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真正的个人主义,健全的个人主义,它绝对不是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对立的。相反,健全的个人主义不单只有利于个人的强大,也将有利于集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我们呼唤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不能忽视个人主义的重要性,不能再以集体主义的名义打压个人主义,更不应该继续扭曲健全个人主义,扭曲胡适的伟大的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昨夜花开春始暖,今朝叶落欲飞霜。半年风雨轻如梦,一世功名痛似伤。寻觅红尘哀笛赋,飘零身影映斜阳。狂歌酒后迷归路,误把天涯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