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喷泉之旅(序言)

    序言喷泉之旅,是一部自传,讲述一个平凡的,身体不大完美的女生的前十九年的独特故事。其中的女生正是作者本人。点点滴滴,关于童年,涉及医院生活,校园趣闻的描述,更多的是穿插其中的对情谊的珍视,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没有通篇的华丽辞藻,缺少过人文采的衬托。喷泉之旅中,更多的是纪实情节,纪实当中蕴涵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提笔前,考虑了一些问题:近二十年的经历,近廿载的酸甜苦辣……如何能幻化成一维模式,还原每一个独特瞬间?如何为我的文风定位呢?是朴实的?纯粹叙事的?抑或张扬的?最后,我打破了个人的一贯传统,选择了中西合璧,幽默与严肃并存的风格。我不要它显得刻板,显得伤感,显得悲戚,我要所有的悲悲喜喜都是活泼可爱的,让人读上去都是舒心怡神的……此自传名称——喷泉之旅来自于高一的一本随笔的题目。想到这个名字是源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的一句话: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并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第一次读到这个句子时,我的心轻轻一颤,感觉得到了共鸣。这句话中所说的“总能再度升起”便是喷泉。平常,吸引我们细细观赏的喷泉,是因为外表的秀美与艳丽。唯独读完领悟过这句话,方对喷泉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人生之旅如喷泉,不仅外在吸引人,而内在更是感人,它永远坚持着,执著地为生存而奋斗,而升起,永不言败!接下来,我先带领诸位对文章作一个鸟瞰:第1篇为引子,第2至8篇为幼儿园阶段,第9至48篇为小学阶段,第49至70篇为初中阶段,第71至79篇为高中阶段,第80篇起无明确时期大都为散文式的感悟。本人观点:最幽默的是:16心理测试与病号裤最活泼的是:8才艺双馨最动人的是:23执子之手最抒情的是:69赏雨最煽情的是:72人生何处不相逢——记3位外教最伤情的是:17掀开神秘面纱最能了解我情况的是:2端倪初露,6差强人意,11医缘未尽,41约定,50一起写我们的童话,65继续观察,67我想维持旧形象,81命运狂想曲希望各位在关注以上几篇“最”的同时,也认为有必要,也能有耐心读完其余的篇章。也许,看到某些篇章,大家会觉得那样的故事并没有多少别具一格之处,甚至和各位的经历类似。但是,因为整部自传是环环相扣的,且不少情节写得比较含蓄,我渴望读者们能用心阅读这个血肉之躯的首部自传作品。有点儿不伦不类,有点儿费解,有点儿意识流,可能是各位看完这篇自传后的感想,但我更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其中的每句每词乃至每个标点,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都真挚如璞玉,感觉到没有白费时间来阅读,感觉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0
  • 喷泉之旅(1 鹊桥相会·复诊有约)

    1鹊桥相会·复诊有约(1)携着那有着点儿分量(由有着树皮样外貌的旧本本,和色彩缤纷的新本子合订而成)的病历,揣着一份浓而不烈的红酒与清简幽逸的雪碧融合而成的心情,游过银河,渡经鹊桥,终于又迎来我们(我&广州某骨伤科医院)间一年一度的约会。很意外地,为我照x光片的仍是那名医生,这使我脚未迈进x光室,已有种晕眩的感觉了。原来巧合这回事是确凿存在的,愚鲁的我竟到今日才真正认识得到。7年了,每次如游子般重返故园,总会遇见这位履历资深的医生。平躺,仰卧一张。仰泳乘以蛙泳(仿若一只将要被解剖的青蛙),摆好体位又一张。有时会觉得,x光片正是相片的高级形式吧?但它们都无法照透人类的心。就这样,几分钟前,还在我体内活蹦乱跳的细胞们,经受不住x射线的诱惑,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深海的怀抱,与龙王幽会去了。已搞不清楚自己是从那间x光室走出来的,还是飘出来的,只知道里面空洞洞的,四面都是墙,唯一有点儿生命力的就剩那台x光机了,但它硬朗的外形让人看见了,蛮不好受的,更别说和它亲密接触了。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等待正被冲洗的x光片。放眼望去,走廊尽头,也有一台x光机茕茕靠于墙边,也许,是奔波工作了一整天,很劳累了吧。偶见三两个20出头的白大褂,风驰电掣地在你眼前掠过,映于眼帘的是牛仔裤沉淀下来的蓝,球鞋扬逸的白……缩紧一下视线,斜对面那扇门,赫然标示着:勿近,强电离辐射。唉,真佩服那位医生,如此有勇气,能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持续了此等时间。等我看够了,想饱了,也快半个小时了,这医生怎么效率这么高啊?我心里暗暗抱怨,比起前几次都慢啊,况且今天的人也不算多啊。只觉星斗快要布满我脑袋了,问号问号……(2)终于有人喊我的名字了,这已经又过了20分钟。不管如何,第一时间“冲”上去,拿了片子再想别的。因为还要给主诊医生检查呢,不然5点半就要下班了,还有半个小时都不到了。时间就是生命啊!然而,这位“老”医生,将x光片交给我们以后,并无马上回他办公室的意思。而是站在那儿,开始滔滔不绝地分析我的情况。不过,凭直觉,我认为这些不大像是他的主要目的。果然,“你们现在回来是复诊吗?”我们三个愣了一下,一致点头,这听上去怎么也不像是问题啊。难道没事还有人那么傻乎乎的,愿意亲手将可爱的细胞们向邪恶的x射线投怀送抱的吗?“我已见过好多这种病例啦,很多是一两岁跟踪到现在,能走会跑善跳了……”他并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异常反馈,继续他的高论。直到这里,我恍然大悟:他在那花了半个多小时写分析报告(才三行字,间隔也不密)脑中就一边苦恼我这个怪人,何以每年都要拍同一款x光片,却永远不见有进展……因此,以我聪慧的头脑,估计他想了解好久了,苦于没恰当时机。恩,这回,我真的很不好意思了,莫名其妙地让别人疑惑那么久。谁叫他不是我的主诊医生呢?探知我的底细,他也主要出于好奇心吧,很明显,这并非其职责,但仍庆幸他不打算起诉我索赔精神损失费。其实,他的“高论”我早就知道了,他是否能避免那么直白呢?即使是找话题,也可以隐晦一点啊。你知道吗,这些高论,就如一双揪着小白兔幼嫩双耳的手,捏得我的心酸酸的……走吧,走吧,我抓抓爸妈的衣角,他们都碍于情面,不敢轻易移步。唉,剩20分钟了,快回去找蔡医生啊。那个好奇心强烈的医生,可能终于见到我的不自然了,就将我们放行了。回首前尘往昔,我也是从未谙世事起,就东征西伐,南讨北战,求访了好多医院,又被不少医院“考研”过,“跟踪”过,但现实终归现实,结果总不如人们想象中,期盼中的完美。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0
  • 喷泉之旅(11医缘未尽)

    11医缘未尽(1)然而,是否真应了那句歌词: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在5年级上学期,我在出操,上体育课时,便已经感到左腿的髋部位置有不适的感觉,起初只以为太累了,就在平时留神些,少参加额外的运动。然而,约过了两个月,发展到连平时走路也感到左髋疼痛了,我开始有点忧虑了,但毕竟年纪还小,没多少医学常识,还以为没什么大碍,就一直坚持着。曾犹豫过:是否要告诉家里人呢?但我很怕因这么小的事使得家人担心不已,影响了工作生活,甚至为他们平添一份苦恼,便一直没有声张(事实上,这种出于好的本意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在后来的发生的一切中被得到证实。再细心回想,在四年级时,我在校体检中验得双眼有散光的情况,却因觉得基本上都能看清东西,而再小的,只要走近些,也能一目了然了,加之最最怕家人担忧,为大家添麻烦,便自作主张,在家长面前绝口不提丁点儿不好的消息。待后来,那张视力检验单被家人发现,才知道这一回事)。就这样,伴随着越来越强烈的疼痛,甚至步态也明显变得一瘸一拐,终于迎来了医院的复检。检验报告的结论比呼吸的存在更为真实: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双髋关节先天性半脱位。这一宣布是多么难以让人接受,它把我判决到了比1岁零10个月前更糟的状态。(2)于是,在1999年的那个寒假,在小伙伴们都忙着购买新年衣服,开学用品,四处游玩的时候。我又开始辗转于各大医院了……俗话说:事不过三。而广医二院从我出生起,我已共进出它6次了。莫怪99年的风太寒,阳光太冷,人情太淡了,只怪我们求更著名的骨科专家心切吧。接下来,经由熟人介绍,我们来到了广州某骨伤科医院,看过简介,找到了一名擅长治疗骨头坏死的蔡医生,挂了号。这位医生很朴素,白色医生服下是一条淡灰色的短装西裤,脚上穿着一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甚至是严重过时的)塑料凉鞋。他检查得很细致,并开了住院单据给我们,建议尽早择期手术。但考虑到多跑几间医院,选择一所最有诚信,最有把握的医院能将手术的风险度降到最低。我们就去到了越秀区的某间正骨医院。隔着玻璃窗,侯于走廊上,似乎看到诊室内的医生正在吞云吐雾,我不禁为之一震。终于轮到我了,果然医生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烟灰缸。我也忘了他是怎样做的检查,只知他后来说介绍一名大名鼎鼎的骨科界大教授给我们,还一个劲地赞颂那位教授是如何地有能耐,有真才实学,多少几近残废的人在他手中均能起死回生。接过他手中的介绍纸条:某某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刘主任,周二,四开诊。走出正骨医院,我们没有多少犹豫,仍抱着货比三家的美好想法,抱着找一个最权威的专家将我彻彻底底治好的信念,决定第二天一早便启程去此医院。(3)那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也不会冻得手脚麻痹僵硬。但交通状况却欠佳。尤其到了康王路——黄沙那一段时,车子全挤得水泄不通,连半微米的摞动空间也腾不出来。只见前方不远处的红,黄,绿灯在不断变换着,却始终不见车龙的前行。但为了求访那位赫赫有名,四海扬威的刘专家。我们耐心地等待着道路重回畅通的那一秒的出现。过了有30分钟吧,我已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时,略微感到车子的移动。张开双眼,果然,车子又开始载着我们朝朝思暮想的目的地行驶。走进医院的大门,已是10时多了。急急忙忙,好不容易挂了号,来到刘专家诊室外的椅子上坐下。然而,等了近半个小时,都见不到诊室的门有半下开合,我们和另外一名求诊的患者都纳闷了。这时,一名护士走过来,告知我们:刘主任有急事在身,可能要再过1小时,或下次才能来开诊了。我们面面相觑,脸上都挂着1个大大的问号:等还是不等?等,是个很渺远的未知数,真的难以预测他今天还来不来。要不,我们下星期再来?但不能拖了,我多么渴望能尽快手术,早日重返校园啊!而且,再如此拖下去,对病情更无利了。不等?我们已经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心怀希望来求医,就这样走了,我不甘心啊!一时间,大家都没讲什么。都在哈姆雷特般的难题中徘徊。(4)后来,听见我妈妈与另一名求诊患者的家属聊了起来。得知那名患者已经19岁了,且智力有些许障碍,但仅为单侧脱位,从前无动过手术。因家在三水,医学相对广州欠发达,且一条腿有毛病影响不很大,也是随年龄增长,病情才逐渐恶化的。她们千辛万苦赶来也是为了给这位知名专家看一眼。她们说:这位刘主任可厉害了!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享誉盛名的论文,获科研成果10多项,治愈了好多濒临绝境的病人……总之,所有的一切成就都是如此地卓尔不群,如此地显赫,完全是一名骨科界的领军人物。听了一番番介绍,和看了相关资料,我们更深信不疑了,更坚定留下来等待的决心了。(5)终于约11点15分,一个高大的身影在我们眼前掠过,开门进了诊室,然后,就听到了我的名字。很激动地迈入那间散发着名人气息的诊室,经过一番例行检查,专家开始阐述他的完美方案:行粗隆间截骨术,一侧只要半年的时间,两侧一年就能完全治好。还画了手术示意图。我们以为自己听错了,便反复问了几次:是一侧只要半年时间吗?(因在骨伤科医院那儿说单侧也至少要一年的。)他态度如泰山般坚定:当然是!神情极为胸有成竹地打了包单。我们都被他如此有信心的承诺震服了,羞愧渺小的我们刚才竟会对权威存疑,真担心会玷污了通体透明的学术圣殿。(6)三水来的那个姐姐,当日下午就入院了。而我们还是决定回去再商量一下,因为毕竟骨伤科的蔡医生是专攻我这方面的,而刘专家更擅长于腰椎方面的。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0
  • 喷泉之旅(13白色的世界,我又来了)

    13白色的世界,我又来了(1)在那仍时有冬风肆虐的季节,于千禧年中四年轮回一次的特殊日期:2000年2月29日。我提着小包衣物,迈入了这个曾经熟悉的而今又变得陌生的白色世界。这是个宏伟的大世界,住院部共有10台电梯,站在那感受着寒风的呼啸声,望着眼前护士,护工忙碌地交错疾步,车床,轮椅,拐杖,石膏,绷带持续地在我眼前闪现,消失,闪现,消失,闪现……终于乘上了一架挤满了病人,医生,探望者的电梯,就在那么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我们呼吸着同一个空间里的空气,上演着不同的命运……17楼骨外科32床,到了医院,成了病人,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真名被一串数字取代了,打针时”32床!”探热时“32床!”……除了床架后的一张小卡,还能证明一个真实的我,还能明明白白地指出我得了什么病,就没有别的了。爸爸妈妈帮我擦了一下那个铁箱子似的床头柜,摆放好了茶杯,水壶等用品。我将带来的几件衣物放了进去,就基本上安定下来了。我们,都在等候着医生的吩咐。在医生未来以前,我们的心都是空空如也的……(2)过了大半个小时,一个小护士进来准备带我们去做入院体检。但是,我的腿好累,骨头好痛,已经发展到坐立之间也会引起疼痛了,也许是由坐到立的姿势的转换过程是要用不少力的,由立变坐也是要用不少力的,它们,仅是超重与失重般的区别。“姐姐,能借台轮椅吗?”我小声问道。小护士被我这么直接的提问吓得愣了一下:“下面有,这里到电梯的路也不远,你就走几步乘电梯下去就行了。”于是,我们跟在她的后面,暂时从32床所属的房间里消失了。果然到了一楼,小护士帮我借来了一台轮椅,我小心翼翼地坐下,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并且是最后一次,我当时真的就这么想。照肺,心电图,扎手指……一切都很顺利。只是病人很多,川流不息,似终无停歇的那一刻。(3)回到病房,已是傍晚5时多。我们都并无太多言语。直到晚上10时半,洗过澡,我躺在了32号床上。妈妈睡在我隔壁的床上,因为那儿恰好空了一张床,暂时还未有新病人进驻,而骨科病不会传染,床铺也已消毒过,大可以放心使用。你们也许会担心,那晚睡在这么别扭的环境里,我肯定失眠了吧?然而,我没有,相反,我还睡得挺香的,因为我知道只要手术了,之后不用过多久,我就又会恢复健康了。带着这令人欣慰,让人愉悦的想法,我踏踏实实地睡下了。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0
总21页,文章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