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程占功(笔名 水之韵 火平利 程为公 ),陕西人,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及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万世大禹》、《名将孤女》、《往事》,其中《万世大禹》与我根据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倪岱传奇》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一起,由国家版权局直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向我颁发了作品登记证书。我还著有中篇小说《奇婉下凡》等,以及大量新闻、散文作品,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多万字。另外,我早年创作的33万字的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文学剧本被摄制部门选用后,由我与另一人在北京修改加工两个月,摄制完成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播出。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奖、河南省专业报撰稿一等奖、编辑一等奖等。

个人作品列表

  • 赛跑与慢行

    三八五旅到庆阳后,战士们自己动手克服了无数困难。驻在庆城的三八五旅旅部的八路军官兵往返百里砍柴,便是生动的例子。庆阳没有煤,乡下靠烧柴禾,城里靠烧木柴。由于庆城周围山沟里的树木快砍光了,为使剩下的小树长大,方便群众就近烧柴,三八五旅就组织旅直单位干部战士,分别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刘坝沟、玄马湾等地方去找。有的地方来回得走一百多里路,当天无法返回来,他们就让一些人带着干粮、工具,先去砍柴,再让另一些人专门搞运输。这些搞运输的同志每天早早起来,拿着扁担绳子,赶往砍柴的地方,当天再把柴运回来,无论干部战士,都争先恐后,抢挑重担。当时,一个小学教员,亲眼看到过许多感人的场面。一个礼拜天,这个小学教员在距庆城不远的封家屯麦地畔上砍柴禾,忽见一队挑着担子的八路军飞奔而来。小学教员凝神望去,心想,他们担那么重的担子为啥还跑的这么快?不一会儿,他们先后来到了地畔,都擦着头上的汗水,说说笑笑地歇下了。小学教员走到他们跟前,问他们从哪儿来,为啥跑的那么快?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同志说:“从刘坝沟回来,刚才是赛跑呢!”我赞叹地说:“你们担着柴,走了这么长的路,还赛蹦子,真行啊!”他们说:“好同志哩,这比起我们在长征时候出的力气,确实算不了什么!”说着,大家又热烈地唱起了歌子,几个战士还要小学教员给他们教唱陇东民歌。休息了一会儿,他们经过麦地里的一条小路回庆城,只见他们一个挨一个,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柴担把麦苗碰坏了。

    2021-10-04 作者:程占功
    • 0
    • 17743
  • 与角色共鸣——访重庆市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利

    程占功一天下午,重庆市京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利在电话上告诉我,当晚重庆卫视将现场直播亚足联抽签仪式晚会。晚会开幕式上,有她们团参加的展现戏曲风采的节目,她扮演《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演出开始后,在铿锵有力的鼓乐声中,京剧、川剧的生旦净末丑各式角色,让人眼花缭乱,粉墨登场。旋即,周利扮演的白娘子一袭白衣,腾云驾雾,飞枪舞剑,跌打翻扑,将那一杆杆出手枪飞也似地踢收自如,每个动作都准确无误,令记者惊叹:好一个武艺高强的刀马旦!在首届中国戏剧“红梅奖”大赛总决赛中,周利以在京剧《卖水》中出色地饰演梅英而荣获金奖。谈起她的成功,说话如同唱歌一样好听的周利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有人说,古今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要经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三个境界,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应该说也有这样的感受,并且这将是我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女孩,10岁时考入重庆市艺术学校。由于勤奋好学,长进较快,曾代表学校演出京剧《卖水》片段,受到李瑞环接见。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重庆市京剧团。进团多年来,她尊敬师长,虚心学习,不畏艰辛,顽强练功,严以律己,积极向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演员。周利曾在京剧《八仙过海》中扮演鲤鱼仙子、《红鬃烈马》里饰演代战公主、《红娘》中扮演红娘、《涂山女娇》里饰演女娇、《探谷》里饰演穆桂英、《昭君出塞》中饰演王昭君。《昭君出塞》是一出载歌载舞且文武兼备的戏。曾学过尚派精湛技艺的周利饰演的王昭君采取“探海勒马前趋步”、“空中旋转跳卧云”、“怀抱琵琶马上弹”等一系列优美的形体动作,再通过“水袖”、“马鞭”、“斗篷”、“翎子”等动作和道具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马上昭君”的艺术形象。而且,唱腔亦优美感人。周利说,我觉得要把人物演活,应该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角色共鸣。王昭君是一位为了成全祖国而牺牲自己、远嫁匈奴的和平使者,我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基调。因此,周利在念白和唱腔上准确地道出了王昭君屈身救国的凄苦心境和为祖国、为民族深明大义的凛然气概。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上,周利在《昭君出塞》中扮演的王昭君感人至深,获得好评,亦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祝愿周利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一如既往,勇攀高峰!原载《中国作家网》

    2022-01-02 作者:程占功
    • 0
    • 17742
  • “军民团结”

    一九三九年以前,庆阳县由国民党统治。国民党县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使广大贫苦农民受尽了熬煎。三八五旅到庆阳后,深入群众,访贫问苦,采取了多种措施救济和照顾生活贫困的群众,并且同地主交涉,向他们买地,把地买到后,就分给农民种。与此同时,部队号召老百姓抗捐抗税,反对高利贷剥削,要地主减租减息,缓和同农民的矛盾。老百姓在三八五旅的宣传教育下,再也不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了。他们纷纷起来利用多种形式,抗捐抗税,抗粮抗款,坚决反对高利贷剥削,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九三八年后季,国民党庆阳县政府加紧征粮派款,拼命向广大群众敲诈勒索。他们名义上筹集军饷,实际上除了贪官污吏装腰包外,所谓军饷,也只给国民党军队发,根本不给八路军。三八五旅掌握到这些情况,就让旅部的民运科通知四乡的群众组织,发动大家坚决抵制。当时的高营乡团支部书记就动员乡里的老百姓同土桥、赤城等乡村的贫苦农民共一千多人联合起来,带着木杈、连枷等农具,进城向国民党县政府示威抗议。县政府的那班人闻讯后,吓得慌了手脚。县长跑到南城门,对站岗的八路军哨兵说,千万不可把些野民放进城里,要不,就是破坏国共合作,破坏抗日。哨兵请示旅部,王维舟旅长决定让这些群众都进来。国民党县长见如此,吓得抱头鼠窜,躲了起来。一千多人进了城,天色已晚,大伙走了一天路,又饥又渴。三八五旅民运科的同志给大家安排了住宿,王维舟旅长还专门派人送来粮食,叫大家造饭吃。第二天,一千多农民兄弟把所带的农具拿上,来到国民党县政府。县长早已向西峰镇逃跑,农民兄弟找到其他人员,对国民党县政府不管群众死活,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提出严重抗议。然后,农民们指着带来的农具,对他们说:“要钱要粮都没有,若要这些农具,都拿去吧!”农民兄弟所以拿着这些农具,一是让那些贪官污吏看到这些东西想想粮食的来之不易,二是用来做武器。最后,农民兄弟提出了反对苛捐杂税,反对高利贷剥削,实行减租减息的具体条件。国民党县政府人员在觉醒了的人民面前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农民兄弟提出的全部条件。一千多农民兄弟这次对国民党县政府示威抗议取得的胜利,无疑对全县人民是一个鼓舞,同时也使那些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再也不敢藐视“野民”了。

    2021-10-04 作者:程占功
    • 0
    • 17742
  • 生命争夺战

    程占功这是一段难熬的日子。黄河中心医院领导和专家以及许多医护人员,为抢救一位大出血患者,与死神打了一场激烈的生命争夺战……一下午6时许,郑州黄河中心医院内科一病区。抢救室。鲜红的血柱“噗噗”地喷到墙上,喷到医生、护士的身上。患者小陈在吐血,同时还不停地拉出黑红色血流。他浸泡在自己吐出、便出的血水里,血顺着床腿往下淌,护士端着便盆接,很快流进半盆,血量高达1500多毫升。小陈的血压降到零,趋于休克,生命垂危。医护人员往来如梭,一个个面孔严肃,步履匆匆,紧张忙碌地对小陈进行抢救,他们对小陈两条胳膊同时输血、输液,为他升压、止血。抢救室外,某单位领导和员工围着门口,人人睁大焦急的眼睛,注视着室内;小陈的母亲哭喊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内一病区负责人拿着红色“病危通知书”准备交给小陈的母亲,见她难以自制,就把它交给了小陈所在单位的领导。小陈从部队复员到某单位从事后勤工作。患病前,他常感胃部疼痛,但未做全面检查,只是吃点止痛药作罢。住院前,巳有3天便血。下午入院时,他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四肢瘫软,全身冒汗。在内科医护人员急救护理下,第二天上午病况平稳,但当天下午病情恶化。大夫们一面为他输血、升压,进行急救;一面讨论制定下一步的抢救治疗方案。方案决定,如果输血、输液、用药有效,就继续留在内科治疗;如果出血不止,就转到外科,实施手术治疗。傍晚6时12分,手术室。黄河中心医院副院长薛颢雨主刀,主任医师赵连喜为第一助手,住院医师李雯为第二助手。无影灯下,手术台上。小陈的腹腔打开了:胃壁广泛水肿,胃壁血管扩张,胃及十二指肠和空肠充满了血液。大夫们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溃疡出血,而是弥漫性胃炎出血。在危急情况下,需做胃周围和血管结扎,以阻断胃出血部位的主要血流。手术进行了2个多小时,术后,出血逐渐停止,血压趋于稳定。然而,术后次日,小陈的病又出现险情,而且不断发展,21日晚达到高峰。小陈由有知觉的呕血、便血,发展到进入昏迷状态,出血为上面往外涌,下面任意流。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股一股往外喷,护士手执弯盘接,接满一盘,随即倒进痰盂,旋即再接……从20时到22时30分,上吐下泻,共出血3000毫升,平均每分钟20毫升。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加快输血、输液,由原来两路输改为4路输(两条胳膊两条腿同时静脉注入)。病人心率失常,血压又降到零,医护人员及时给他注射了抗心率失常药、升压止血药等13种药物,保证了病人心脏跳动,维持了生命存在。二针对小陈的严重病情,黄河中心医院召开了简短的紧急会诊讨论会,与会的有院领导、内外科主任、教授和医务人员。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提出两种治疗方案:一是内科保守治疗,一是外科手术治疗。经过分析认为,内科保守治疗可以使医生避免风险,即使治不好病,也不会发生医疗意外,病人死亡,可按正常死亡处理,医生无责任,但抢救成功的机率很小;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很大风险,理由是:(1)患者病情危重,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在大手术的创伤下病人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2)患者的胃及肠管广泛糜烂、水肿,手术难度大,成功率极低;(3)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对医生不理解,万一手术失败,对手术医生及医院十分不利。会上,虽然争论激烈,但大家都很清楚,只有进行外科手术,患者才有生存的希望;放弃手术治疗,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争论的结果,一切为了抢救患者。为了加强技术力量,黄河中心医院请来了原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劳衣红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道专家黄河主任医师等参加手术治疗。这次手术由薛颢雨和劳衣红主刀,赵连喜为助手。小陈的腹腔再次被打开:整个消化道充满血液。黄河主任医师把胃镜从胃切口处深入进去,只见上消化道粘膜广泛出血。专家们会商决定,做大部分胃切除,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并在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引流管,以观察出血情况和局部用药。手术从23时开始,到凌晨4时结束。由内科监护,外科开刀,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取得了成功。参加手术的专家和医护人员,人人汗透衣衫。病人被安全地抬下手术台后,主刀的薛颢雨一下瘫倒在手术室的地板上。三第二次手术使小陈的病情稳定了4小时,随后险情再起,他又大量呕血、便血,十二指肠引流管也出血。黄河中心医院有关领导、专家等迅速赶到现场,经过讨论分析认为,两次手术后,病人仍这样出血,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病,首要的问题仍是立即止血。医院在对小陈急救的同时,院领导现场决定,成立了以院长助理张志刚(后任院长)、医政处长陈友蓉为正副组长、有内外科多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参加的“抢救小组”。有关专家针对小陈两次手术的意义认为,第一次手术是减少病人出血来源,挽救生命;第二次是减少出血面积,减缓出血速度,挽救生命,给全身和局部用药打下了基础。“抢救小组”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手段,巩固两次手术成果,挽救患者生命,直至脱离危险。“抢救小组”很快制定了治疗方案,确定主攻“大出血关、呕血关、便血关”。首先必须将失掉的血液补足,失多少,补多少,否则,随时都可能出现失血性死亡。从血库运来的血浆是凉的,许多同志就把血浆放到自己的胸口上暖热,然后输到小陈身上,出血太快,静脉滴注赶不上出血速度,医护人员就轮流挤压装血浆的胶袋,以加压给血。病人不断吐出的血污喷到“抢救小组”成员和护士的头上、身上,谁也没有一声怨言。快速输血、输液导致小陈的中心静脉压不断增高,这种势头如果得不到遏制,很可能会发生右心衰竭。赵连喜主任医师提出,要迅速调配仪器,监测小陈的中心静脉压。仪器很快到位,经过监测,小陈的中心静脉压高达24厘米(正常人只有6至12厘米)。经过调试,降到17厘米,但很快又回升到20厘米。赵连喜果断地切开小陈的左大腿根部,显露出大隐静脉管后,进行插管,测量静脉压和参与输血、输液。为攻克大出血难关,“抢救小组”的成员和其他有关医护人员,对小陈的病情实行24小时监测。孙宝全大夫平时善于钻研,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新医药、新医疗技术。平时积累的知识这次就派上了用场。他和罗建平等大夫提出采用新药、新老药配合使用,利用当代新医学技术治疗的抢救方案,得到了“抢救小组”全体成员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为了弄清小陈呕血、便血的频率、数量以及血的颜色、形状、气味,孙宝全和罗建平常常几个小时蹲在小陈床前,仔细地观察他吐出、便出和从引流管流出的血。病人便出的血块,他们都要拿起来观察,以辨别是团块还是糊状,并闻其气味,以判断血的质量。观察心电监护仪的金义伟、朱俊兴两位大夫也准确及时地提供着每一个心率等有关数据。在掌握充分数据的基础上,抢救小组对症下药,他们选用国内外新的止血药物,如“善得定”、“立止血”、“凝血酶”等。有好几种新药在黄河中心医院都是首次亮相。因为是首次使用这些药,他们就边学边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口服疗法。有些药物还加大用量,超出常规1倍到8倍。经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抢救,48小时后,小陈的大出血终于缓解了。接着,“抢救小组”又采取措施攻克了呕血关和便血关。小陈从入院到解除特护脱离危险的半个多月里,共呕血、便血21000毫升;输血21000毫升,全身血液换了5遍(一个人体内血液只有4000多毫升)。这不仅在黄河中心医院史无前例,而且在其它许多医院难以数计的病例中,也极为罕见。原载《黄河报》

    2022-02-13 作者:程占功
    • 0
    • 17740
总9页,文章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