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大学生兼职三境界

    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王国维说人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境界。学生兼职也具有三层境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为第一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为第二境。“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此为第三境。第一境乃勤工助学、磨砺意志。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年来我国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居高不下,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贷款完成学业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贷、助力度不断加大,但勤工助学对于这些贫困大学生来说仍然非常必要,通过勤工助学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经济压力。迫于现实,贫困大学生兼职的第一要务是赚钱。这不仅不是世俗的表现,反而证明了他们坚强的意志。为了完成学业,他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高的代价,而无论怎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是所有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兼职的同学都是因为家庭贫困,他们的父母可能都是高薪阶层。这些同学往往是独立性比较强的,他们不想一味地花父母的钱,他们要磨砺自己的意志,要向周围的人证明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填饱自己的肚子。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的大学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值得适当提倡。当然,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勤工助学,但勤工助学无疑是他们的第一目的。第二境乃投身实践,提高能力。有诗云:“十有九人堪白目,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评价虽令人不舒服,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古代人称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当代戏之为“软骨”。在人们的眼中,大学生眼高手低、色厉内荏,表面上似乎像点模样,但一碰就软。他们最擅长的是榨取父母的血汗,其次是自大兼自卑,而其他一无是处。兼职,给他们改变自身的形象提供了契机与平台。他们轰轰烈烈地兼职,热情高涨地投身实践,相信能用书生的双手撑起湛蓝的天空,向世人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实践,是就业的砝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文凭,更注重个人能力。这个现实也迫使部分大学生为了积累经验,增加就业筹码而进行兼职。而事实也证明,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当然,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更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更能提高能力,更能增加就业筹码的重量。第三境乃体验生活,品味人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源头不仅仅是书本,更重要的是社会,是人生。但我们也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对源头活水的“获得”,更要学会品味活水。品味是获得的更高层次,我们要在得到物质本身的同时也体验到物质的灵魂,或者说体验物质的灵魂才是我们的第一目的。部分同学的兼职就是纯粹想体验生活,至于赚钱与否,积累了经验与否都退到次要的位置,只不过在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金钱积累了经验。通过兼职,他们接触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的人,目睹了不同地方的不同的事,欣赏了不同区域的不同风景,体验了不同心境的不同感受。自然百态,人生百味,在他们心中基本有了一个答案。这样的兼职目的超越了金钱,也超越了直接的社会功利,而直达内在的灵魂,是与精神的一种对话。兼职三境界是三位一体的,不能太过于清晰地划清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根据兼职的第一目的我们基本可以有了一个划定的标准。在兼职的过程中,能融合三者才是最实际的。当然,我们是学生,我们的目的是学习,兼职只是为了学习得更好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冷静地选择,不要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9687
  • 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有感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有感汉语言文学0705班曾艳华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一直被我们奉为至理名言的话,今天竟被高振东教授推翻了。我们一直都没有考虑过“天下兴亡”与自己的关系,我们似乎都割裂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高教授提到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否就等于大家都无责?正如高考中给每人都加10分,那不就跟没有加分一样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我们都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算自己没有尽责,还有其他人负责。如果每个人都抱有这种思想,那结果会是怎样?是每个人都没有对国家尽责,每个人都变得自私自利,国家也无法团结起来。那会是多么严重的后果啊!所以,我们都应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战火连天,人民流离失所,侵略者无处不在,然而中国人民对祖国仍不离不弃,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国土,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始终相信,祖国是自己唯一的归宿……然而,时下内地某大城市中学生当中有三成学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外国人,甚至在为中国人民所痛恨的日本大地上赫然写着“考上东京大学,在日本生活”这样让人触目惊心的汉字,更令人意外的莫过于中国婚介所那则“找个老外嫁出去”的广告。中国人民竟如此崇拜外国,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毫无疑问,外国很多国家比我国富裕、强大,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可是,难道我国就没有任何优点,非得移居外国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吗?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中,社会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生活更殷实,社会更和谐,这有赖于中国人民的努力与奋斗。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肯继续在这片大地上默默耕耘,那么赶上甚至超越其他发达国家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盲目媚外实在是不可取的。也许有人会反驳我,如果不能盲目媚外,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英语,把它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可是,我们应该清楚,“崇洋”从来就没有什么过错,“媚外”才是值得谴责的。“崇洋”是对别的民族的认可与心中对美好追求的体现。“媚外”则是降低了一个人的尊严,把自己放在低级中,造成不平等。而且,正如高教授所说,我们学英语是为了更了解外国人,把他们的绝活学过来,加以自己的创造,希望有一天能超越他们,这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人民族自豪感的丢失,民族凝聚力的减弱,以及民族自卑感的外现。然而翻开那页页丹青,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个闪耀着无可比拟的光彩的名字。苏武牧羊,尽显对祖国的坚贞;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那不屈与坚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心中饱含着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名利地位的诱惑在他们的赤胆忠心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那是一种属于民族的无比高贵的情感,是对祖国大地的无限眷恋,这难道是外国能带给我们的吗?热爱我们的国土,以自己国家为荣,这才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盲目媚外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中华民族的自尊、自爱,但是,难道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不值得我们自豪吗?那源远流长的文字,空灵留白的水墨画,还有那华丽酣畅的汉赋、琅琅上口的唐诗以及婉转哀怨的宋词也不值得我们心生敬意,不值得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吗?只有缺乏对历史的理解、缺乏对民族历程的深刻认识的人,才会盲目崇拜那只有区区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反而舍弃那拥有无比珍贵文学财富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需要我们来传承,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书写,我们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共同缔造属于中国人民的另一个辉煌!让我们做一个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一起大声地向全世界宣告——我是中国人,我以我的祖国为荣!

    2009-06-28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9683
  • 校园报刊“繁荣”的背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开学伊始,各类报刊招新活动铺天盖地而来,使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生应接不暇,更是举棋不定。校园报刊可谓种类齐全,阵容强大,产量颇高,咋一看,一片繁荣景象,形式大好,让人甚感欣慰与振奋!然当我们拉开这“繁荣”的面纱,心头却掠过一丝本不该有的黯淡。物象繁荣,非心象繁荣。繁荣不仅是物象的繁,更应是心象的荣,物象与心象的双重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各类校园报纸杂志虽产量丰盛,快者一月一期,中者三月两期,慢者几月一期,每间宿舍每月所收报刊不下十份,派发报刊者成了各间宿舍常客。曾有笑话,宿舍四友正关门高谈阔论,忽有人敲门,竟异口同声说:“准是派报纸杂志的!”开门,果然!若舍长把每年收到的报刊集中卖掉,四人准可以大大地快活一般。然报刊若能被当废纸卖掉,乃其三生修来之福分,更多者可谓命运悲惨。派发者后脚刚离宿舍,所派报刊或成屁股底下之物或成抹脚布或被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或被铺于桌面侍奉快餐。瞟一眼者不少,看一会者不多,读之者难觅。不知这是校园报刊之悲还是大学生之悲。如此一般境况,报刊虽多何用?拼命地出版拼命地印刷,徒浪费劳力财力。我们是否该考虑采取一些措施尝试让报刊真正走进读者内心,而非一味促进物象繁荣了?圈子繁荣,非大众繁荣。文学院是文学的殿堂,钟情于文学者甚多。然而源于多种原因,文学爱好者的水平有高下之分,其所关注的文学焦点更不尽相同。报刊尤其文学性报刊是主要的文学阵地,所面临的是广大读者,而不是圈子里的人。但圈子里某些人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只顾自个儿舞文弄墨,写文章时故弄玄虚,乱拈术语,自谓高深,可笑连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外人读此类文章,只能叹息:“吾辈可望不可即也!”于是读者敬而远之。文学报刊固然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体现较强的文学性,但文学性不是术语堆积起来的,更不是故弄玄虚者可为之。作为报刊,文字本应两边走,要在各类读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留住旧的读者,争取新的读者,增大报刊在读者中的覆盖面。而不是无形中划定了一个圈子,与外界形成了阻隔。一个报刊的读者若只是其作者,那便是莫大的悲哀!圈子繁荣,非大众繁荣还表现在报刊社团之间的抗拒性。校园报刊社团之间的友好交流,对社团及刊物本身都可以产生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所看见的不是交流,而是闭塞。它们更多时候或冷眼相对,老死不相往来;或互相贬责,好像自己才是真命天子;或仿佛一山难容二虎,拼得你死我活方能求得立身之地。一个报刊社团不能仅仅睁大眼睛盯着自个儿的那张报纸或那本杂志,应该敞开大门,与他人热烈拥抱,取长补短,携手共进!这是一个社团应有的心胸和眼光,态度决定自己的高度!“小女生”散文繁荣,非多种文体繁荣。校园报刊所登文章多出自文学院学生之笔,文院男少女多,悬殊可怜,因此校园文坛基本是女生天下,所以小女生散文繁荣也不足为怪了,更何况在这平淡的岁月里,日子如涓涓细流,虽偶有风波,也激不起澎湃之情。文院女生不乏多愁善感者,偶有风吹草动,或遇阴天细雨,秋节飘絮,花残月缺,便心湖荡漾,愁绪相生。诉之于笔,所成之文免不了是些零碎心绪,读之无气,嚼之无味,品之无奇。再看看其他文体,写戏剧者难觅踪迹,写小说者少之又少,写诗歌者虽多然不知所写是何物。小女生散文可谓泛滥!说得好听点,他们在探索人性的深层,与真实的心灵对话;说得难听点,是无病呻吟。当然,“小女生”并不专指性别,只是指那类缺少大气,缺少时代气息,缺少现实人文关怀的文章风格。作为文院学生,不管是男还是女,都应走出自己的内心,放眼更加广阔的社会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虽说在载道和唯美之间,在各种文体各种风格之间尽有天地任作者回旋,不必执着一端,但处今日非常之时局,而竟不闻不问,不怒不惊,乃至孤灯小楼,一仍个人内心是务,也未免太狭隘了。也许有些话说得过于不留情面,但这些都是存在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敢于直面,而不是一味回避。事在人为,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校园报刊一片繁荣!”

    2009-06-27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9650
总6页,文章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