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时光刻下的历史情:过华清宫

    据史书记载,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据《旧唐书》载,在惠妃之前,他还迷恋过一位赵丽妃,赵氏“有容止,善歌舞”,“父兄皆美官”,此前他还宠幸过皇甫德仪和刘才人。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玩物,能够博得他的真情并长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置的女人很少。他只对极少数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着一种比较专一和持久的感情。仅以这点就可看出他虽纵欲而不滥情。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但玄宗仍伤感不已,长久的郁郁寡欢,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李隆基为何迷恋武惠妃呢?主要还是因为她是武氏后人,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人,如果再加一点坊间或宫闱的解释,那是因为她与武则天一样也有媚术。武惠妃继承了武则天的美丽聪慧和善于迎逢,而其权术却远远不及武则天。惠妃曾为玄宗诞下三位皇儿,不幸先后夭折,李隆基十分感伤。后来她又生下寿王李瑁,因怕其夭折,李隆基命其兄宁王李宪抱养,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惠妃先后生育七人,玄宗对其宠爱始终不衰,并想立其为后。此事终于未果,《旧唐书》没有交待,《新唐书》惠妃传中,用近半篇幅引述御史潘好礼疏文,李隆基听其劝告,“遂不果立”。潘好礼认为,武惠妃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武则天党羽,是干纪乱常之人,为世人所不齿;而且惠妃之子不是太子,一旦立惠妃为后,恐怕她会因私心干预太子地位。其实,李隆基此时十分清醒,他不立惠妃,也是为自己江山着想。惠妃当然想当皇后,并想让儿子李瑁成为太子。她与武则天同样阴狠毒辣,勾结老奸巨滑的宰相李林甫,设计陷害太子。她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入宫,说宫中有贼,请他们帮忙捉贼。玄宗得到的情报是太子等人穿铁甲进宫,要谋反,于是废太子与二王为庶人,不久敕三位庶人死。《新唐书》对此有记载:“后李林甫以寿王母爱,希妃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废死。”《新唐书·玄宗诸子传》说,太子、二王成为“三庶人”遇害后,“岁中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讫不解”,以致当年底十二月去世。她死后被玄宗追封为皇后,谥号贞顺皇后。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在此后的十几年,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可见,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杨玉环,(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环,字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其出生地为岭南的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十里乡杨外村),有唐代遗碑为证。另一些说法是说其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贵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玄宗看重的是色、是欲,对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一段生活可以这样认为。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杨贵妃身上。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据史书记载杨贵妃曾两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宝5年,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玄宗大为感动。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按照皇家惯例,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被打入冷宫,从不见有送回娘家的。玄宗却开了这个特例,如同寻常夫妻吵架一样,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由此可见,玄宗并非视贵妃为玩物,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是将贵妃当作伴侣、妻子看待的。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2014-04-27 作者:周其运
    • 0
    • 9560
  • 时光刻下的历史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这本著作也奠定了陆羽茶圣的美誉,陆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只是这种传奇是笼罩的不是幸福的光环,而是一生的凄楚与不幸。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简言之陆羽小时候长的丑,又有口吃,被父母遗弃了。虽然后来有幸被盖寺主持智积禅师在河堤上捡回了他,给他起了陆羽的名字。还学得识文断字,烹茶煎水。但似乎童年的坎坷就注定了一生的厄运。不过,好在厄运也没有一直紧追不舍,穷追猛打,到底给了他一个喘息的机会:陆羽渐渐长大,不愿皈依佛门,几经辗转到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常常与好友崔国辅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奇迹出现了,一生注定无法摆脱纠葛的那个女子出现了,这个人绝对的千年难得一见,因为一句普遍夸赞“才貌双全”用在她身上一点也不出格:这个人就是李季兰,她也颇具有传奇色彩:也许,这是宿命的安排。6岁那年,小季兰在庭院内玩耍,见一簇蔷薇开得正艳,就即兴口占一句:“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意即初开的花枝颤巍巍,应及时用架子架起,以免枝繁叶茂之时如同人无端的心绪一样纵横杂乱,七上八下。此句既生动活泼,又富有理趣,出自一个6岁女童之口,不可不谓“语出惊人”。谁料其父却莫名其妙地认为“架却”与“嫁却”谐音,杞人忧天地担心一语成谶,怕她成人后不守妇道,有朝一日会变成红颜祸水。于是,5年后,父亲就把她送入了道观修行,欲借清规戒律将她打磨成道统眼中恪守妇德的“乖乖女”。在清心寡欲的修行生活中,她染翰濡墨,调筝抚琴,吟诗作对,俨然成了一名高蹈尘外、神情萧散的女冠。然而,天生丽质难自弃。虽衣道袍、执拂尘,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却怎么也藏匿不住与生俱来的俏美姿容。她常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谈笑风声,毫无禁忌,竟被一时传为美谈,有“女中诗豪”之称。唐玄宗闻其诗才,特地下诏,召李季兰进宫月余,优赐甚厚。可见当时李季兰名气之大。李《唐才子传》说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就这样一个洒脱的陆羽突然命运再次发生转折性的改变,从此再也洒脱不起来,他遇到了李季兰。并且对她一见倾心,经常抽时间去找她,才子佳人。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谈诗论文,慢慢地成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李季兰与当时名士陆羽、诗僧皎然、刘长卿等均有交往,其中,尤以陆羽与李季兰交往最深。有一阵子,李季兰得了病,搬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听说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前,日夜煎药煮饭,悉心照料。按理说,两人的感情就此该水到渠成了。可惜对于佳人,才子只是有才也还是不够。陆羽呢,对李季兰一直有着微妙的感情无奈自己相貌丑陋,还有口吃,面对姿容秀丽、神情潇洒的她,自卑的竟一直不敢表白爱意。而李季兰对陆羽也始终抱着一份难以名状的情怀,他不敢说,她冰雪聪明,应该感受的到,可是却不愿接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丝毫不在意没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甚至发展到后来,还深深伤害了陆羽的心:陆羽有一个好朋友皎然。他是一个善于写诗的僧人。俗家姓谢,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文章、诗画都很出色。皎然因陆羽认识了李季兰,常常三人围坐,品茶作诗。不知不觉中,李季兰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深深吸引住了,常常借诗向他示爱。“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皎然用一首诗回绝了她。“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后来。唐玄宗听说了李季兰的诗名,诏她去长安。她写了一首律诗,前四句是“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意思是说我年老色衰,不好意思见您,这就是她的悲剧的致命所在,总是那样深深的期待完美,所以注定一生孤独落魄,找不到情感的归宿哦,不是没有人爱她,也不是爱的不够真挚深沉,只是那份一念间的固执,所以总在寻寻觅觅,却不知道,世上最爱自己那个人,一直就在身边。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仓惶西逃。李季兰因为一首诗卷入了政变,丢掉了性命。才也好,貌也好,归于流水。爱茶之人会明白,茶是灵魂的。而一个爱茶懂茶的人,心思也是细腻敏感的。陆羽是茶圣,这样一颗心,思念追忆起仙去的爱人该是何等伤痛?不美,已经是错!痴爱一生也只能擦肩而过。“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水,空见年年江草齐。”剡溪是李季兰道观在的地方,也是陆羽一生之中,心灵最快乐的地方。山中的猿猴明白他的心思,不住地哀哀啼叫。可是,他爱了一生的人却不懂。“这一生我心里只有过一个女人,那就是你。”如果我能象朋友皎然一样被你爱过,我也不枉此生。可是。”“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样的爱情,不浓不淡,不轻不重,犹如介乎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青茶。它有着绿茶的恬淡,却比绿茶来得浓酽;有着红茶的热烈,却又比红茶来得清醇:他们之间,虽两小无猜,却若即若离,含蓄得仿佛隔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玻璃,明明相互倾心却羞赧于轰轰烈烈地相爱,明明爱潮涌动却羞赧于病痛快快地表达。直到她与他死生契阔,爱始终是道青茶,既不彻底埋藏也不彻底释放,在他的余生中慢慢浸泡,慢慢变冷,成了一个永远的感叹号……陆羽一直隐居,终身未娶。

    2014-04-27 作者:周其运
    • 0
    • 9560
  • 守候

    看着你含笑的脸庞,仿若一束春花绽放。从此停驻在心房,让人欢喜让人感受。思念的新为你断肠,诉不尽心头的思量。爱的你就在前方,深深凝望着你的目光。我的世界一片炫亮。你的气息就像花开一样芬芳,涟漪层层在心头激荡。想要紧紧陪伴在你身旁,守候你用一生的时光。

    2014-05-04 作者:周其运
    • 0
    • 9560
  • 流年

    一遍遍想你在心窝,像一只小船在梦畔停泊。走过有你的角度,天地都溢满你的颜色。看着你从身边走过,思绪在岁月里穿梭。流年剪影汇成一首歌,思念悄然绽开花朵。不想只做你生命的匆匆过客,期盼与你共度每一段时刻。

    2014-05-04 作者:周其运
    • 0
    • 9560
总36页,文章1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