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作家杨新乔印象

    认识杨新乔先生已经12年了。那时,我还在家乡读初中,一天,受征文获奖鼓励的我写了几首“诗”投给了先生的回信,鼓励和期望之心溢于言表。这样,我和先生的认识便由此开始。多年之后想想,也许先生就是我文学道路上的最早引路人,只是不知先生知否?与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却是我到话中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天,同时爱好文学的一个高年级同学告诉我,先生约我见面,〈〈琴江文艺〉〉打算刊发我的作品,于是,有了与先生的一见。圆脸,敦厚,中等偏矮的个子是我对先生的第一印象。在梅州文学界,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先生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便和陈国凯、杨干华、程贤章等同期参加了省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创作讲习班了,而那时对文学爱好者如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先生是在+五华工作的二个省级作家之一(另一个是当时的张化祥),那时已出版了〈〈杨新乔短篇小说选〉〉和〈〈情海浮沉〉〉(中篇小说集)两本专著。也就是那次谈话好后不久,我的处女作便在〈〈琴江文艺〉〉发表了,时为1992年。高中毕业之后,我考到了广州读书,其间与先生的联系断了几年,直到1996年我走出校门在珠海的一家报社做了副刊编辑。这时,我与先生却调换了角色,我成了编者。他成了作者,他的小说〈〈上学〉〉,散文〈〈舅舅〉〉就是经我手编法发的,期间他出版的〈〈静水湾〉〉(中短篇小说集)也寄赠与我,先生的创作一小说为最,作为客家游子,感觉最深的应该算是先生那饱含客家风味的文风了,先生熟悉客家民风俗,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当他用质朴发语言来表达客家风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时,无疑对客家游子有一股亲切之风。前些日子,因工作关系回到母校(广东省外贸学校)工作的我,收到了先生新近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寻常岁月〉〉,与其他作品一样,浸注着饱满的客家风情。这是以一位文学作者的协作生涯为主线,描述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命运与遭遇,甘苦与悲欢,塑造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对文学事业矢志不渝、孜孜追求的形象。我想,这对文学青年是有所裨益的。现在,先生从五华县文联常务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也已有近10年的光阴了,但老骥伏枥仍奋蹄的精神,是我辈应读敬仰与追求的。(2001年5月)

    2012-05-01 作者:碧草
    • 0
    • 9510
  • 不老的冰心

    不老的冰心——悼冰心逝世一周年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无限哀思》的小文,遥寄奶奶的在天之灵。今天,我又拿起了笔,尽管沉沉的。眼前是一幅您跟小白猫在一起的照片,多么慈祥!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来……在《无限哀思》里,我是这样开头的:“我实在想象不出1999年2月23日有什么特别,也竟然象想不出那天晚上21点时在做些什么……”就是带着这样的遗憾,无可奈何地目送着亲爱的奶奶在仙乐飘飘的料峭时分离我们而去。我曾经固执地想过:奶奶一定能活到21世纪的,1998年10月5日是奶奶99岁华诞,那天恰巧是中秋节,当我在遥远的南方在媒体上看到党和国家领导将99朵红玫瑰送到您的病榻前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勾画您百年华诞的情景,您在新世纪的情景。虽然在1988年4月吴青阿姨(编者按:吴青:冰心的小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曾写信告诉我“……母亲年事已高,住院四年”,我便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然而当真正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时,我还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在跟吴青阿姨通信的那段时日里,我正在我所在城市的一家报社做副编辑,那副美丽的名字是这个城市标志的名字,我不止一次地把这副刊美丽的名字跟您的名字联系起来,甚至把你们想象的是一体的,因此我也一直固执地认为,您是不老的。有人说,您的文学成就是在建国前,我不同意,因为晚年的你写了不少“辣”的东西,尽管在您的一生中经历过许许多多风风雨雨的磨难,忍着许多无法平抚的内心创痛,然而在这些“辣”的东西里,“几乎找不到一点为个人生命遭遇不幸的怨艾听到的倒是为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前途的忧患。”(孙玉石《世纪老人的声音》),我相信,您晚年写的《万般皆上品》与你在建国前写《寄小读者》是异曲同工的,都怀着一个中华民族女儿的祖国,对民族的深沉而伟大的爱心。今天,是您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此时此刻,一种近乎激动的东西充溢在南方一隅孤独如我的脑中,昂首振臂,仿佛蕴蕴地从天际传来——不老的冰心!

    2012-05-14 作者:碧草
    • 0
    • 9503
总5页,文章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