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北江渔

时间:2018-05-03 13:51:09     作者:黄皓映      浏览:9524   评论:0    来源:《青年作家》微刊

个人简介黄皓映,笔名黄映,1992年生,广东清远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清新区作家协会会员,清新区民间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会员。2017年广东省诗歌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曾获广东省“中国梦”征文获优秀奖、2017年清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征集优秀论文、2016年清新区“党旗飘扬——军歌嘹亮”文艺创作评选活动优秀奖。作品散见于《飞霞》《清远文苑》等报刊杂志。


北江渔

                                                    

南国的冬季处处是绿意盎然的画面,丝毫感受不到北风凛冽或白雪纷飞的感觉。落日打在北江泛泛而起的波浪上,拿起笨拙的相机按下快门键用此记录醉美的夕阳。远处的船只点缀留在镜头前的夕阳……

在这条江上,有一群人以北江为家,以打渔为生;有一群人还在北江上劳碌着;他们在船桨划动中守护母亲河,在窄窄的船舱里坚守世世代代流传的“祖业”。

他们被称为“渔民”,以打鱼为生的水上人家。他们在广东人的口中称为“疍家佬”或是“疍家人”。无论是何种称呼,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见证这个城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一条江,一条船,一个家,一个故事,一个时代……

从祖祖辈辈到如今,小小的船舱就是一个小小而温馨的家。船在何方,家就在何方。筑起爱的风帆,在江上任凭风吹雨打或是艳阳高照,在生计和保护渔业资源的选择中艰难生存。若是家人出现意外则要奔波多时才到达距离最近的卫生站。每一次家人远外打渔前,妇女们都会拿着祭祀品到寺庙里求神拜佛,祈求打渔的人平安回归,江面风平浪静并有一个好的收获。这看似是迷信的做法,其实他们都爱这个家,爱他们赖以生存的北江!

以前的渔船都是由几块木板拼凑起来的,在船的上用简易的材料搭建一个拱门形的窝,里面就是包含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还有各种打渔的工具。夜出早归基本都形成了渔民的生活作息规律。每当夜深人静所有人进入梦乡时,渔民就悄悄地开始工作了。他们划动船桨,根据经验判断和鱼群流动的方向在漆黑江面撒下鱼饵和渔网。寂寞的江面,孤独的心和满天星星在静静地守候着。他们在船的另一端守候着今夜的收获,也在守候里面熟睡的家人。若是夏季,他们则要忍受蚊虫叮咬;若是冬季,默默地接受呼呼而叫的寒风还有雨水的侵袭。

时间在守候中流逝,鱼儿也悄无声息进入早已设好的“圈套”。而此时,天微微亮,太阳也将秀出今天第一缕笑面,云朵也将在空中舞动着曼妙的身姿。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奋力抓起满带希望和收获的渔网,一夜的守候,一夜的收获。无论是鱼或是虾蟹,无论收获多少,这是北江给予勤劳渔民的“惠赠”。把刚捕获到的河鲜放进渔船里的鱼箱,这确保河鲜是鲜活,同时也是卖个好价钱前提条之一。

渔民脸上舒展笑容,划动船桨把捕获到的河鲜运至附近的市场上销售。以赚取更多的金钱。虽不多,但这将是渔民的经济来源。卖不完则拿回去经过一系列深加工成为鱼干或是虾干。以其他方式保留这辛劳的“成果”。这应是一天的开始,但渔民已经工作一宿。疲惫的眼神,憔悴的倦容。收拾好打渔时的工具,在鸡啼鸟鸣声伴随进入梦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坚守在这片江域上。

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群水上人家早已按照国家规定搬至到陆地上,他们把漂泊不定的家驻扎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没有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这次他们终于可以安然入睡了。

渔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群众的所需逐渐变化,木制的渔船早已在陆上的某一处“安享晚年”。取而换之是水泥船、铁船还有游轮,但北江上的渔民仍继续他们的工作,在夕阳下撒下一辈子离不开的渔网... ...

时间如江水般滚滚流逝,现在捕鱼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打渔的渔民却越来越少,制造渔船的工厂也逐渐被抹去昔日的繁华。

野花在工厂里唱着唏嘘的哀曲... ...

在餐桌上享用各种美味河鲜的时候,是否会联想到有一群早已被人们遗忘的人群呢?是否会想到他们为了为我们奉献上美味的而奔波劳碌呢?或许你会说,他们是为了生计,所以必须这样做.但他们却是如此淳朴善良的水上人家。

曾经风华正茂的渔民早已是白发苍苍手拄拐杖老人家。他们在陆上家门口晒着鱼干,看着旁边呼啸而过高铁,在清茶淡水间享受忙碌大半辈子的悠闲安逸。他们见证北江两岸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他们是这个城市的经历者更是清远繁荣发展的建设者。

余光打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这不仅是北江的美更像是他们昨日的辉煌!

北江鱼,美味的奉献者。

北江渔,一群被遗忘的疍家人! 

责任编辑:青年作协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