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父亲的邮包

时间:2018-04-24 16:02:58     作者:黄春宇      浏览:9509   评论:0    来源:《青年作家》微刊

个人简介:黄春宇,笔名春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揭阳市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等;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网》《散文百家》《散文选刊》《中国国门时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参花》等报刊,被《社区》《新阅读》《中华文摘》《今日文摘》《小品文选刊》《党员干部之友》等转载;文章入选《中国散文作家精品集》《“散文百家”2001-2010十年精选》《高考试题库201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素材》等,曾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出版有个人散文集《温暖》《温度》、文学作品合集多部。


有一种爱,是无言的,是厚重的。当爱在时往往微不足道,无法细诉;当爱失去后却让人时时想起,终身难忘。“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家里墙上挂着父亲楷书的对联,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父亲于193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填饱肚子,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人生道路坎坷曲折。虽然当时生活极度贫困,可也阻挡不住父亲对知识的渴望,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便吵着要去读书。上学后,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在画画方面表现出了特有的天赋和兴趣。有着优异成绩的父亲,在参加高考时却意外落选。父亲高中毕业后,便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后来,为了承载家庭的重担,他改行做了一名油漆师傅。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还患有哮喘病,一到秋冬季节便经常发作。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父亲还是用他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搬新家、娶媳妇等喜事都习惯请木工师傅做家具并油漆一新,不像现在都是买成品的。那个年代,父亲穿乡过岭、风雨无阻,方圆几十公里的乡村都有父亲的足迹。尤其是每到年底,办喜事的人家渐渐多起来,父亲也就更加忙碌了。每当寒冷的冬夜,父亲收工回家时,家人都已进入甜美的梦乡。而当次日早餐时,看到父亲那布满血丝的眼睛,还有疲倦的身子,我就知道他又辛苦了一夜。父亲哮喘发作时十分辛苦,母亲便劝他在家休息,但父亲服过便药后还是坚持出去干活。父亲为人厚道,手艺精细,名声渐渐传开,上门来找他做活儿的人也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不用挨饥受饿的生活无疑是难得而又满足的。父亲就这样用他勤劳的双手,用一颗舔犊之心来抚育儿女。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深深体会到父亲历经艰辛的呵护确实来之不易。

父亲喜欢读书,也希望孩子能够识字。我虽然一直求学,但求学之路并不平坦。中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考上中专。院校招生的负责人留下他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就走了,但厚道淳朴的父亲没有多想,我也因此阴差阳错地上了高中。当时家里还不宽裕,很多人不理解父亲支持我上高中。好事多磨,第一年高考失利,我心里既难过又想逃避,常常乱发脾气。父亲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包容,他默默地陪着我,连一声埋怨也没有。在家休息了一年,我又回到学校复读一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开学前,母亲不停地叮嘱,还偷偷地抹了几次眼泪;但父亲很少说话,只是不停地往书包里塞东西:食物、便药、日用品……就怕他的孩子在千里之外不习惯,会受苦。

父亲,平凡、伟大而又慈爱。上学后,我便开始给家里写信,收信也成了父亲最大的期盼。父亲说每次收到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信中的每句话都记得烂熟,还将信装订成册保存起来。其实,我的信也没啥内容,无非是一些问候的话,写得也不勤。后来家里装了电话,我就不再写信了。也许他老人家在读信的时候,是在享受这个过程,在搜寻着儿女的什么信息,也算是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吧!在学期间,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会收到父亲的邮包:月饼、腊肠、便药……宿舍的同学很是羡慕,也称父母亲为咱爸妈,到收发室拿邮包的那天便是我们宿舍开荤的日子。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是邮局专用的纸箱,六个面都被父亲用漂亮的楷书写上了收发地址和收件人;箱体虽然有些变形,但要拆开却并不容易——整个箱子都被密密麻麻的宽胶带封好,显然是父亲早已料到了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撞击与摔打。打开纸箱,又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袋包装着,这也是父亲的杰作。每年放假前,我照例往家里打电话,这也成了父亲的牵挂。当我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听母亲说,父亲按照我的行程计算好时间并和她一起回想着我以前喜欢吃的各种饭菜。想起了一大堆,但哪样是我最爱吃的又拿不准,便拿着笔逐一记下来。经过几天的准备和忙碌,才有了那顿全然合我口味的丰盛晚餐。父亲是个节俭之人,从不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在儿女面前他是最大方的。在那个清贫的年代,这样的专宠,相信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得到的。今天回想起来,更多的是感动和惭愧。

儿女们长大了,父母亲也老了,但他们对儿孙子女的爱却丝毫未减。那根根白发,丝丝皱纹,记载了对儿女无限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父亲比较细心,总会叮嘱母亲打电话提醒我注意饮食起居。每次回家,父亲总是亲自到市场买菜并忙前忙后为我张罗可口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享受美味,老人家就特别满足。前些年,父亲身体不太舒服,我就经常回家看望他。每次临走时,父亲坚持要到糖铺,亲自买我喜欢吃的花生糖。在不惑之年,还能得到老父如此疼爱,真是我的福气。年老的父亲不再出去做活后,就把关爱转移到孙辈们倾情爱护。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出院后约莫半年,就带着满脸的倦怠和遗憾走了。父亲啊,您的儿女心里明白:您真的累了!您为子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留下的却是满身的疲惫与苍桑。身为子女的却无以为报,也没能让老人家安享晚年。每每想到这个,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和自责。父爱如山,只怪自己当时太年轻,没能好好地体会和尽孝。父亲节来临的时候,父亲病逝的场景常常浮现在脑际,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总会让我泪流满面。

千万次想写下父亲的爱,但因他的爱太朴实、太厚重,苍白平淡的语言又怎能达意,一笺白纸又怎么承载得了……就是如山的父爱。

责任编辑:青年作协
下一篇: 听春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